明·袁宏道1
石在天目山半2,靜而聽之,中有流水聲,韻致清遠,名響水石。石高二丈余,廣倍之,色冶骨遒3,可補石譜之闕4。
1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明代文學家。有《袁中郎全集》。2天目山:山名:在浙江省西北部。3色冶:色彩鮮艷。骨遒:指石頭的框架遒勁。4石譜:根據石頭不同的形狀而繪制的圖譜。闕:缺。
【析點】 響水石可謂天下奇石,然又與其他奇石不同,其奇妙之處不在于形狀、色澤、圖案等外部特征的與眾不同,而在于“中有流水聲”,即內在結構的迥異于常。
因此,響水石的價值不在于觀賞把玩,而在于通過聽覺獲得美感,故篇名特書一個“聽”字。但作者對此并沒有濃墨重彩加以描寫,而是虛點一句“中有流水聲,韻致清遠”,筆致空靈,引人遐想。此明末小品文一大特色。
響水石的形成固然是造化之功,但倘若游客沒有寧靜平和的心境,恐怕也難以欣賞石中流水那種清奇悠遠的聲韻。文中“靜而聽之”之“靜”既是寫環境,也是寫心境,讀者以為如何
上一篇:《名讀書》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聽蕉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