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閣夜》唐詩賞析,《閣夜》原文與注釋
杜 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①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②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③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④
【注釋】 ①陰陽:指光陰。短景:指冬季夜長晝短。天涯:指遠離故土,現居夔州之地。霽(ji):雨雪初晴。②鼓角:軍鼓和號角。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③戰伐:指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十月起到大歷元年(766)底蜀地軍閥崔旰、郭英乂、楊子琳相互殘殺的戰事。夷歌:三峽地區為少數民族聚居區,故稱少數民族歌謠為夷歌。數:一作“幾”。漁樵:指漁夫和樵夫,即唱夷歌之人。④臥龍:指諸葛亮。《三國志·諸葛亮傳》:徐庶曾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躍馬:指公孫述。《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
【鑒賞】 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 (766) 冬天,杜甫從云安流落到夔州,寓居西閣時所寫。此時,蜀中軍閥崔旰、郭英乂、楊子琳相互攻伐的戰事尚未完全平息,夔州地區也常有戰伐之聲; 加上詩人的好友鄭虔、李白、嚴武、高適相繼去世,他感到特別的孤寂、悲涼。
首聯: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詩人寫身居西閣,冬夜漫漫的凄冷之感。時近歲暮,晝短夜長,淪落天涯 (夔州) 邊遠之地的詩人,在這霜雪初停的夜晚,倍感通宵寒冷。這既是寫實,又是寫心理感受。
頷聯: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這是寫詩人夜寒不寐的所聞所見。霜雪初霽,寒氣逼人,五更欲曉,悲壯的號角聲仍然不斷,可見夔州已充滿濃濃的戰爭氣氛。不寐的詩人眼望窗外,三峽江面上星河倒映,波光鱗鱗,隨波蕩漾。古人有所謂星河搖動象征戰爭的說法。這里,詩人明寫江景,暗喻戰亂未已,含有為戰亂給人民帶來苦難而憂之慮。
頸聯: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這是承接上聯,詩人寫拂曉前的所聞。一聞號角戰伐之聲,千家痛哭,哭聲遍野; 漁夫和樵子也在江中和山上唱起了悲戚的歌聲。這一切反戰之聲,煎熬著憂國憂民的詩人的內心。
尾聯: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詩人面對百姓的苦難呼喊,自感飄零寂寥,無能為力,只好陷入無窮的痛苦之中。此時,突然想到夔州的武侯廟和白帝廟,感到諸葛亮那樣賢明之人和公孫述那樣在西漢末年乘亂據蜀稱帝者,雖賢惡不同,但都英雄一世,最后都終歸 “黃土”,成了枯骨,像我這樣飄零一生的孤寂者又有什么辦法呢?所以,人事音書雖然斷絕,也漫道其“寂寥”,算不得什么了! 詩人好像在自慰自解,實際上其未盡之意是對 “戰伐” 的憤激和傷感。
全詩緊扣 “夜” 字,多側面地寫出了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從 “雪霽寒宵” 到 “五更鼓角”,從 “夜空星河” 到江上波涌,從 “野哭” “夷歌” 到戰亂人事,從 “歲暮陰陽” 到 “臥龍躍馬”,上下古今之事,均在憤慨中,突出了詩人憂國憂民之感,故此詩被稱為律詩中的典范之作。
上一篇:《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詩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李商隱·隋宮》唐詩賞析,《隋宮》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