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駱賓王《在獄詠蟬》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①,南冠客思深②。不堪玄鬢影③,來對白頭吟④。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⑤。無人信高潔⑥,誰為表予心。
【作者小傳】
駱賓王(627?—684?),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七歲能詩。顯慶時為道王府屬,閑居齊魯十馀年后赴京對策中式,任奉禮郎兼東臺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奉使入蜀。又歷任武功主簿、明堂主簿、長安主簿,遷侍御史,被誣下獄,出為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隨徐敬業起兵討武后,為檄傳天下指斥其罪。兵敗被殺(一說逃亡為僧)。兩《唐書》有傳。其詩長于七言歌行,對唐代七言古詩的發展頗有影響,五律亦有佳作。為“初唐四杰”之一。吳之器《駱丞列傳》稱其“五言氣象雄杰,構思精沉,含初包盛,卓然鮮儷。七言綴錦貫珠,汪洋洪肆。”清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最為通行。
【解題】
此詩作于儀鳳三年(678),作者任侍御史,屢上書議論政事,觸怒武后,被誣贓下獄,在獄中寫了此詩。同時還寫有《螢火賦》和《幽縶書情通簡知己》詩。此詩前有一篇很長的序,說明因聞蟬聲之悲引發感慨,以蟬自況,抒寫自己高潔而受誣之怨憤。詩中以“露重”“風多”喻政治環境之險惡,以“飛難進”、“響易沉”喻身陷獄中,申冤無門。歷來傳為佳句。
【注釋】
①西陸:指秋天。《隋書· 天文志中》:“日循黃道,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 ②南冠:楚冠。指囚犯。《左傳· 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后因以“南冠”為囚犯的代稱。客思:客中思鄉的情緒。③玄鬢:黑發,指蟬。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中:“(魏文帝宮人)瓊樹(莫瓊樹)始制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翼。”一說,喻自己正當盛年。④白頭:詩人自謂。時詩人不到四十歲,此處謂憂愁深重令人頭白。一說,《白頭吟》指樂府曲名,前人如鮑照、張正見、虞世南諸作皆自傷清直而遭誣謗,此處謂自己正當盛年卻默誦《白頭吟》那樣哀怨詩句。⑤二句以蟬所處艱苦環境喻自己的處境,冤情難白。即此詩《序》中所謂“失路艱虞,遭時徽纆”,“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馀聲之寂寞。”希望有人同情。⑥高潔:古人認為蟬飲露而不食,是高潔的象征,此處以蟬的高潔喻自己的清白。
上一篇:馬戴《楚江懷古(其一)》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駱賓王《于易水送友人》五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