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
陰陰山木合①,幽處著柴荊。
喧中有靜意,水車終日鳴。
【注釋】
①山木合:杜甫《子規》詩有:“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
【評說】
本詩選自陸游《劍南詩稿》卷七五。
柴言,生平不詳。
此詩原有四首,分題柴言春、夏、秋、冬四季山水圖,此處只選題春景山水圖一首。詩中體現了春日山村平和恬靜的美。前兩句寫畫中春景:山中樹木遮天蔽日,翠色濃郁,樹林深處隱約露出幾處簡陋的村舍。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卷二中言:“春景欲其明媚,凡草坡樹梢,須極鮮妍,而他處尤欲黯淡以顯之。”此處“陰陰”二字可見柴言深得畫春景之法門。一“幽”字現出山林之寂靜,然而詩人卻說此靜是喧中之靜,因為“水車終日鳴”,山村中人正在辛勤勞動著。圖畫不能表現聲音,因而本無所謂“靜”還是“喧”,圖畫也不能表現時間過程,因而“終日鳴”是畫中無法體現的,詩中所寫全為題畫詩人根據自己的觀畫感受和想象而申補的畫外之意。詩中以喧襯靜,雖然水車終日鳴響著,但層層密密的樹林,清靜素樸的山莊,使人有遠離塵世喧囂熱鬧之感,水車終日的轉動也打破不了山林固有的恬靜。這樣寫既體現了“鳥鳴山更幽,蟬噪林逾靜”這一藝術辯證法則,也表現了畫家及題畫詩人善于捕捉春日山水恬然寧靜之美的審美能力。
上一篇:《題曹云西雙松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白傅湓江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