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位
紅絲早已系綢繆,牛酒相邀古洞幽。
底事相逢不相識?謝郎翻比謝娘羞。
舒位是清代中葉的著名詩人。《黔苗竹枝詞》為其嘉慶二年(1797)從軍西南時所作,是反映貴州苗族人民的社會生活特別是當地風土人情的大型組詩,共有五十二首。“東謝蠻”是貴州苗族中的一個分支,以“謝”為姓;又因所處地理位置不同,相對于旁邊的“南謝”、“西謝”而稱為“東謝”;“蠻”是封建時代對少數民族的一種帶有侮辱性的稱呼。上面這首《東謝蠻》,以“竹枝詞”這種富有民歌風味的詩歌體裁,著重描寫了該部苗民特殊而又有趣的婚姻習俗。它的大意是說,男女雙方早已被“月下老人”手中的紅線結成夫妻,他們以牛、酒作為聘禮,在幽深的山洞中舉行婚禮;然而奇怪的是為什么新郎和新娘相逢的時候猶如互不相識一樣,卻原來當地的風俗非常特殊也非常有趣——新郎反而比新娘怕羞,遇見新娘都盡可能躲避。
這首詩最突出的藝術特點是大量運用雙關手法。它表面上使用的都是古詩常見的詞語典故,實際上卻處處關合“東謝蠻”,反映的都是他的特殊的風俗習慣。參照詩人關于“東謝蠻”風俗習慣的自注,就可以發現:詩歌第一句中的“紅絲”,既明指“月下老人”手中的紅線,又暗指當地男女垂掛在發髻后面的紅線;第四句中的“謝郎”、“謝娘”,既是沿用古代有關謝姓男女的現成典故,又恰好關合“東謝蠻”婚姻從來“不避同姓”的習俗,亦即新郎姓謝,新娘也姓謝,可謂巧妙之極。
這首詩所反映的“東謝蠻”風俗習慣,與歷史上的有關記載大致相同。即如詩歌第二句的“古洞幽”,《舊唐書》中就有類似的記載:“散在山洞間,依樹為層巢而居。”但是,舒位這首詩并非詠古之作,而是寫實之作;詩人不是根據《舊唐書》之類的文字記載來詠懷古跡,而是根據自己的親身見聞來描述事實。這就是說,“東謝蠻”的這些風俗習慣,至少從唐代到清代一直都沒有什么改變,由此可見其傳統之牢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首詩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東謝蠻”在清代中葉的現實面貌,而且對于我們認識“東謝蠻”的整個歷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可見,這樣一類詩歌,除了文學上的意義之外,同時也還有著民俗學的意義。
上一篇:黃景仁《稚存歸索家書》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客中作》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