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
節近端陽大雨風,登場二麥臥泥中①。
鐘馗尚有閑錢用,到底人窮鬼不窮。
【注釋】
①二麥:指大麥、小麥。
【評說】
本詩選自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李方膺《風雨鐘馗圖》掛軸題詩。
李方膺(1696—1755),清畫家,為“揚州八怪”之一,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借園主人、白衣山人等,江蘇南通人。歷任樂安、蘭山、潛山、合肥知縣,或因開倉賑災得罪上司,或因耿直而被彈劾。晚年長期寓居南京項氏借園,常往來揚州,以鬻畫為生。善畫松竹梅蘭及諸小品,筆墨不拘成法,意在青藤(徐渭)、白陽(陳淳)之間,著有《梅花樓詩草》。
此畫作于乾隆十年(1745)端陽前二日,時值大雨,畫家立在梅花樓窗前憑欄而望,只見剛剛割刈的新麥伏倒在爛泥中,在雨水的浸漬下,已經開始腐爛、發芽。田間的農夫本想盼望豐收緩減一下青黃不接帶來的拮據,而眼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半年的辛勞付之東流。由此,畫家想到了封建官僚,他們并未由此受到影響,不僅毫不體恤民情,反而變本加厲。據說每逢端午都要畫鐘馗,在這兒作者反用典故,對封建官吏進行抨擊。歷代畫家筆下的鐘馗,是一個剛正不阿、專斬妖魔鬼怪的正面形象,而作者卻一反常態,風雨中的鐘馗成了一個只管搜刮民財,以飽私囊的吸血貪官。農民受災,官吏尚有閑錢,說到底窮的是百姓,官吏終不會知道窮的滋味。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鐘馗本算清介正直,“尚有閑錢用”,更況余者?可見整個社會的黑暗與腐朽,作者的批判力度達到了頂點。
上一篇:《風柳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風鳶圖詩三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