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見張養浩《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天歷二年(1329),張養浩奉命往陜西賑災,寫了一系列詠史散曲,《驪山懷古》為其中之一,共2首,這里所錄為第一首。此曲以秦始皇阿房宮的焚毀無存為描寫重點,用以象征列國分爭、王朝興廢的徒勞無益、勝敗成空。開篇用“驪山四顧”一句作為全曲前半寫景的居高臨下的觀照基點,以此為中心,而幾乎將八百里秦川均納入這尺幅畫卷之中,但畢竟小令容量有限,故僅突出驪山和阿房宮這兩個與王朝興廢緊密相關的景點,而尤以阿房宮為主?!鞍⒎恳痪妗?,用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句意,寫其被焚毀無存?!爱敃r”一句之反問,構成今昔對比,有無限凄涼?!爸灰姟币韵氯?,上承“今何處”寫來,用滿目蕭條凄涼之景,映襯王朝興廢、遺恨無窮的悲涼結局。“列國、周、齊、秦、漢、楚”,這里僅列出一些國家及朝代的名稱,而省略了干戈爭斗的歷史場面,顯得極凝練概括;而由這種國別和朝代名稱的排列,自然令人想到與驪山相關的唐王朝等也應包括在內,由此大大延伸了歷史的縱向。最后“贏”“輸”“都變做了土”兩句重復,上言列國分爭,并照應“阿房一炬”,揭出了歷朝統治者的可悲下場,令人驚悚。這種大徹大悟式的結篇既表現出一種虛無主義色彩,但也不無批判和醒世的作用。全曲背景寬闊,畫面縱橫,感慨深沉,有悲涼沉郁之風。
上一篇:《[中呂·山坡羊]閨思(張可久)》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中呂·快活三過朝天子]賞春(胡祗通)》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