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安期《漓江舟行》原文與賞析
俞安期
桂楫輕舟下粵關,誰云嶺外客行艱?
高眠翻愛漓江路,枕底濤聲枕上山。
漓江,地處廣西,北起興安,南至梧州,其間四百三十七公里,蜿蜒曲折,如帶若練,處處群山環抱,奇峰夾岸。特別是桂林至陽朔八十三公里水路,蔚為奇觀,天下馳譽。本詩寫舟行漓江時的悠閑之姿,爽然之態,清新雅趣,神韻悠余。
首兩句“桂楫輕舟下粵關,誰云嶺外客行艱?”直言詩人駕輕舟駛下粵地關山輕盈自如的愉悅感受,由是,詩人反問前人所謂的“嶺外客行艱”,不知難在何處? 一句反問,把詩人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完全烘托了出來,這里沒有驚濤駭浪,高山急峽,一葉輕舟在波瀾不驚的漓江上,迅疾而穩當地駛過一程又一程,載著詩人飄然而來,悠然而去。后兩句“高眠翻愛漓江路,枕底濤聲枕上山。”就是在具體細節的刻畫中,抒發出一種恬靜安適的情調,和前兩句潛脈暗通,令人心馳神往。讀者可以想象,一葉輕舟蕩漾在風光如畫的漓江上,詩人靜臥船艙,細聽船底汩汩濤聲,如歌如訴; 再看兩岸奇峰,白云繚繞,舒卷自如。那船中的詩人是何等地俯仰自得,那江水輕舟又是何等地輕快平穩。讀到這里,不由得使人聯想起宋代詩人陳與義的名句“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襄邑道中》)意境,手法略有相同之處,都以大自然的恬靜來烘托心境的輕松安恬,都寫即目所見之景,既不渲染,又不著色,明凈樸素,淺語直致,自饒情味。
古人論詩,有所謂“韻味”說,強調要有“韻外致”,“象外象”,即要求在詩的表層形象之外,還要有一種 (或多種) 旨趣、韻味。俞安期的這首絕句,抒寫的是順水行舟的輕快、閑適之情,但作者并不明說,僅以高眠行舟這一姿態來點染,讀者從中自可領會其心情意態,并由此而產生無窮的聯想和想象,引起審美的愉悅。
上一篇:鄭燮《滿江紅·金陵懷古》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羅辰《漓江螺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