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望衡山》原文與賞析
劉禹錫
東南倚蓋卑,維岳資柱石。
前當祝融居,上拂朱鳥翮。
青冥結精氣,磅礴宣地脈。
還聞膚寸陰,能致彌天澤。
唐憲宗元和十年 (815),剛被召還京都長安的劉禹錫,因為玄都觀的題詩觸犯了執掌朝政的新權貴,就被發落到連州 (今廣東連縣) 去作刺史,赴任途中,經過南岳衡山時,詩人被衡岳高峻雄偉的氣勢所觸動,于是寫下了這首《望衡山》詩篇。
詩的前兩句“東南倚蓋卑,維岳資柱石”,主要寫衡山的位置和形勢。蓋,虛詞。維,語首助詞。這兩句的大意是: 東南的地形偏低,只有南岳衡山巍峨高聳,擔當著柱石般的作用。我國的東南多丘陵和平原,而西北主要是高原和山脈,這就形成了西北高而東南低的地理形勢,所以《淮南子·天文訓》有“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的說法。但是在東南偏低的地方,卻有像柱石一樣突兀挺拔、雄峙在這里的衡山。這種對比的表現手法,使衡山的地位特別突出了。
第三、四兩句“前當祝融居,上拂朱鳥翮”,主要是寫衡山祝融峰的高峻。祝融,相傳系顓頊氏之孫黎,為火正,曰祝融,傳說他是火神。祝融峰是衡山七十二峰中最高的山峰,峰上有祝融墓,所以詩中有“祝融居”的說法。朱鳥,又名朱雀,是南方七個星宿的總稱。翮,這里指鳥的翅膀。這兩句的大意是: 前面是祝融居住的山峰,它直刺藍天,擦著了朱鳥星宿的翅膀。這兩句的寫法比較新穎,言祝融峰而不直指,卻說“前當祝融居”,以“祝融居”來隱指祝融峰,耐人尋繹。言祝融峰之高,不用高、峻之類籠統的詞語,而說它“上拂朱鳥翮”,其高自見,而且顯得既夸張又形象。一個“拂”字便使詩句、使本來處于靜態的物象,陡然充滿了動感。這是變靜物為動物的寫法,非常生動,而且邏輯上也無懈可擊。
第五、六兩句“青冥結精氣,磅礴宣地脈”,主要寫衡山的秀麗和氣勢。青冥,青天。精氣,精靈秀麗,天之造化。磅礴,氣勢雄偉宏大。這兩句的意思是: 衡山精靈秀麗,巧奪天工,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是天地的造化之物。這兩句是宏觀的把握,是十分警策的總括。因為衡山峰巒眾多,景象萬千。在短短的幾句詩句中是不可能一一展示的。所以詩人只能總括地來寫,而這種寫法是從大處著筆,籠統之中含有具體,讀者自可去體驗,去想象。
最后兩句“還聞膚寸陰,能致彌天澤”。主要寫衡山給天下帶來的好處。膚寸,古代度量名稱,古人以側手為膚,案指為寸。亦有寫作“扶寸”的,不過解釋不完全相同,鋪四指叫扶,一指為寸。可見“膚寸”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彌天,即滿天。這兩句的大意是: 我還聽說衡山幾寸寬的樹蔭,就能夠給整個天下帶來極大的恩澤。這彌天的恩澤是什么呢?是精靈之氣、是氣候、是資源、還是山水美景,作者沒有具體地說出,似乎也不必說出,難道不是祖國的山山水水養育了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嗎! 這兩句在寫法上以“膚寸”對“彌天”,以小比大,突出了衡山給天下帶來的極大好處。
劉禹錫是唐朝中葉著名的樸素唯物論思想家,也熱愛生活,更熱愛祖國的山水景色,在巴山楚水一帶生活時,就創作了許多熱情歌頌贊美大好河山和人民的富有新氣象新風格的優秀詩篇。他的這首《望衡山》便是對衡岳充滿熱情的禮贊。在寫法上全詩突出了一個“望”字,以望中所感受到的體會為主,從大處著墨,進行總的宏觀把握,而不拘泥于一水一山、一景一物的細描,表現了他宏闊的心胸,呈現出雄渾豪爽的風格,這是本詩最顯著的特點。
上一篇:呂守增《望蒿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弘歷《望長城作》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