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原文與賞析
杜甫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歘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狩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蓋獨不朝, 爭長嶪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
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杜甫有三首 《望岳》詩,寫作的時間和對象都不同。這一首是詠南岳衡山的,是他晚年的作品。唐代宗大歷三年 (768) 冬天,已到垂暮之年的杜甫離開夔州 (今四川省奉節縣),舉家乘船由湖北經洞庭湖到岳陽。大歷四年春天,由岳陽乘船至衡陽; 夏天,又返居長沙。第二年春天,就在貧病之中長逝于長沙至岳陽的孤舟上。這首詩即創作于大歷四年春天由岳陽去衡陽的水上旅途中。當時詩人泊舟衡山縣城河岸,來到南岳山下,仰望衡山而吟此詩。
這首詩大致可分為三層來理解。
第一層是前八句:“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數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狩何寂寥,有虞今則亡。”朱鳥,又名朱雀,是南方七個星宿 (井、鬼、柳、星、張、翼、軫) 的總稱。百王,指百代以上的帝王。這一層的大意是: 巍峨的南岳是配天上的朱鳥星宿的,它所受到的祭祀典禮的次序等級,自從遙遠的古代帝王就開始了。它呼吸著大地的精靈之氣,籠罩在飄渺恍惚的云霧之中,綿延橫亙數百里,氣勢極為磅礴廣大。國家以隆重的典禮祭祀,是因為它有功德。然而自虞舜以后,天子巡狩南岳的盛事,就寂寞無聞,再也沒有了。這一層主要是禮贊衡山的高峻以及它尊崇的地位,描繪它的精靈造化和綿延廣大的磅礴氣派,歌頌它對于國家的功德,并對它后來被冷落的遭遇表示感嘆。如果我們把杜甫飄泊瀟湘的困厄遭遇聯系起來看,這實際上也是詩人的自我感嘆。
第二層是從“洎吾隘世網”至“散風如飛霜”的十二句。這一層的首兩句是作者自述遭遇和行蹤,他說,自從我在社會的網羅中受到阻隘,碰壁之后,我才跋山越水遠行來到了這瀟湘一帶。接下去是對衡山風光景色的具體描繪: 渴日,指日影倒映水中。蔣弱六云: 深山少日,絕壁最高,故日照其上,日影倒映水中,如飲水然,故曰渴。祝融、紫蓋,都是衡山的山峰。衡山共有七十二峰,其中五座山峰最高,即芙蓉峰、紫蓋峰、石廩峰、天柱峰、祝融峰。這五峰中,尤其以祝融峰最顯,所以《樹萱錄》云: 岳之諸峰皆朝于祝融,獨紫蓋一峰,勢轉東去。魏夫人,名華存,字賢安,晉司徒魏舒的女兒,幼而好道,傳說她曾在衡山修煉,后由衡山托劍化形升天,為南岳夫人。這十句的大意是: 太陽從絕壁中出來,日影倒映在水中,我乘船蕩舟,就好像在太陽旁邊輕漾一般。祝融峰為五峰之尊,諸峰都朝向它,好像要排出個高低次序來。惟獨紫蓋峰不朝向祝融峰,與祝融峰爭高相望。聽說當年魏夫人就是從這里化形而去,和群仙一起升天翱翔。有時候五峰的巒氣,化作一陣清涼的微風吹來,好像飛騰的霜霧一樣。這一段的寫景有三個特點,一是作者能夠抓住南岳最奇詭壯觀的景象。如“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以渴日喻日影映在水中,不僅賦于日影以人的特征,顯得形象生動,而且還十分新穎別致。以“清光”喻水中的日光也很貼切。特別是詩中對五峰的描寫,不僅把衡山諸峰的形勢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且重點突出了兩座主要山峰祝融峰和紫蓋峰的特點。二是能把望中景、眼中景、意中景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人從上下左右各個方位都可以領略南岳雄奇秀麗的風光。有時還運用擬人的手法,豐富了表現手段, 如“紫蓋獨不朝, 爭長嶪相望”, 既生動活潑又富有形象性。三是穿插了歷史傳說,使讀者對衡山的印象更加深刻,還使詩篇增加了飄渺之感,空靈之氣,如“散風如飛霜”,王右仲云此句寫得“神靈颯然”。
第三層是最后的八句。詩人先說自己受世俗事務的牽制與長途旅行的限制,沒有時間拄著手杖登上高峻的祝融峰觀覽。接著說自己游山歸來盼望著得到來自朝廷的消息,臨時住在衡州刺史的府第中休息,并且深有感嘆地問州里官長,將用什么來祭祀我們的南岳神呢? 同時叮囑府主: 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器,一定不能像衰落的時俗那樣馬虎敷衍。那樣的話,岳神就不會降吉祥了。詩人在飄泊困厄之中,仍然關心著人民,希望神靈能降福于人間,這種思想情操當然是可貴的。但把希望寄托在岳神身上,那當然是沒有指望的。
杜甫晚年的詩作在藝術上更加老到純熟,這首詩可算一例。鐘伯敬評此詩說:“此詩靈光縹緲,意度肅穆,有郊壇登歌氣象,恰與題稱,自是大手筆不同。”黃白云說:“衡、華、岱皆有《望岳》詩: 岱以小天下立意; 華以問真源立意; 衡以修祀典立意,指趣各別,此作尤見本領。”此評可謂切中肯綮。
上一篇:許安仁《望少室》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施閏章《望日樓觀日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