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遞山河擁帝京,參差宮殿接云平。風吹曉漏經長樂,柳帶晴煙出禁城。天凈笙歌臨路發1,日高車馬隔塵行。獨有淺才甘未達,多慚名在魯諸生。
雖不逮錢仲文《贈裴舍人》作,頷聯亦興調絕佳。
【校記】
1.發,《全唐詩》一作“奏”。
【箋釋】
[程補闕] 不詳。《全唐詩》卷二九二注:一作“包何詩”。
[迢遞] 高峻貌。陶潛《讀〈山海經〉》其三:“迢遞槐江嶺,是為玄圃丘。”謝朓《郡內高齋閑坐答呂法曹》:“結構何迢遰,曠望極高深。”王錫《宿山寺賦》:“延層軒之迢逓,屬廣廡之踟躕。” 帝京,帝都;京都,指長安。江淹《王侍中懷德》:“伊昔值世亂,秣馬辭帝京。”杜甫《送楊六判官使西蕃》:“送遠秋風落,西征海氣寒。帝京氛祲滿,人世別離難。”
[云平] 李白《書懷》:“入郭登高樓,山川與云平。深宮翳綠草,萬事傷人情。”王維《觀獵》:“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曉漏] 拂曉時銅壺滴漏之聲。《陳書》卷二六《徐陵傳》:“鐺鐺曉漏,的的宵烽,隔溆浦而相聞,臨高臺而可望。”杜審言《秋夜宴鄭明府宅》:“露白宵鐘徹,風清曉漏聞。” 長樂,指長樂宮。《史記》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列傳》:“長樂宮在其東,未央宮在其西。”張守節正義:“漢長樂宮,在長安縣西北十五里,未央在縣西北十四里,皆在長安故城中也。”班固《西都賦》:“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亙長樂。”后遂用以泛指宮殿。李白《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思君達永夜,長樂聞疏鐘。”錢起《贈闕下裴舍人》:“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禁城] 宮城。顏延之《拜陵廟作》:“夙御嚴清制,朝駕守禁城。”唐陳羽《長安臥病秋夜言懷》:“九重門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笙歌] 合笙之歌。亦謂吹笙唱歌。《禮記·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王維《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燈繼以酬客應制》:“上路笙歌滿,春城漏刻長。”亦泛指奏樂唱歌。
[魯諸生] 即魯儒生。《史記》卷九九《叔孫通列傳》:“叔孫通者,薛人也。秦時以文學征,待詔博士,數歲,陳勝起山東,使者以聞,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于公如何?’”“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此處意謂名列儒生而身未顯達。
【輯評】
《詩藪內編·近體中·七言》:中唐如錢起《和李員外》……司空曙《曉望》,皆去盛唐不遠。
又:中唐起句之妙有不減盛唐者,如……司空曙“迢遞山河擁帝京,參差宮殿接云平”……皆氣雄調逸,可觀。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四:極形山河宮闕之壯麗,而己之虛名不遇,益覺可傷。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一○:“迢遞山河”,迢遞,遠貌。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國。“擁帝京”,擁,猶捧也。此句是望遠。“參差”,不齊之貌,言多也。“宮殿”,此是望近。“接云來”,言高也。“風吹曉漏”,從曉望時聽風聲,則漏聲吹出。“經長樂”,長樂,宮名。經長樂,言漏聲之遠。“柳帶晴煙”,從曉望時看柳色,則煙景菲芳。“出禁城”,言柳煙之盛。“天凈”,早朝時九天明凈。“笙歌臨路發”,駕將發,則笙歌臨路而迎也。“日高”,日漸高則天大曉矣。“車馬隔塵行”,宦游諸公,從龍之輩,喧闐車馬,如隔塵寰。“獨有淺才”,獨字對朝中人說,淺才所以自謙。“甘未達”,因才淺,所以甘心流落。“多慚名在魯諸生”,《史記》叔孫通曰:“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今既甘于未達,則雖名列諸生,適多慚愧而已。○前解,寫長安曉望。后解,寫寄程補闕。
《小清華園詩談》卷下:唐初詩律未嚴,是以諸家之作,時有出入,雖非病而亦不得不以為病。若……司空曙《長安曉望》之后解之類,皆失黏,斯則真所謂病也。
又:唐人佳句,有可以照耀古今,膾炙人口者。如……司空文明之“風吹曉漏經長樂,柳帶晴煙出禁城”……此等句當與日星河岳同垂不朽。
又:七律發端倍難于五言,如……司空文明“迢遞山河擁帝京,參差宮殿接云平”之沉郁……尚可備脫胎換骨之用。然但宜師其勢,不當仿其意。
《詩境淺說》丙編:通首皆賦長安之壯麗繁華,而己則負才不遇,有“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之感。首句言河山表里,拱衛王畿,寫長安之大概也。次句言珠宮玉殿,上與云齊,寫宮闕之壯偉也。三四言遙瞻長樂禁城,簾遠堂高,君門萬里,所得見聞者,惟隱隱風傳曉漏,依依柳帶晴煙耳。五六言長安貴人,儀從嬉游之盛,每值風和云凈,時聞夾道笙歌,高車駟馬,馳騁九衢,而己則望塵莫及,惟有庚扇自遮。末句言身雖未顯,在諸生中亦夙負才,自慚實自傷也。
上一篇:《云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峽口送友人》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