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禎《新灘(二首)》原文與賞析
王士禎
上灘嘈嘈如雷霆,下灘東來如建瓴。
瞥過前山才一瞬,鷓鴣啼處到崆嶺。
兵書峽口石橫流,怨敵江心萬斛舟。
蜀舸吳船齊著力,黃陵前去賽黃牛。
新灘又名青灘,在今湖北秭歸縣東30里。長江三峽之一的西陵峽由香溪至廟河一段,由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三個峽谷組成,牛肝馬肺峽最險。新灘就在兵書寶劍峽和牛肝馬肺峽之間。宋陸游 《入蜀記》云:“新灘南岸曰官漕,北曰龍門。龍門水湍激,多暗石,官漕差可行,故舟率由南上。然石多銳,易穿船,為峽中最險處。”明嘉靖二年(1523),久雨山崩,兩岸壁立,大石橫填江心,水勢更加湍急險惡。《新灘》這兩首詩,就是寫乘舟經過這段水程的情景,是作者康熙十一年(1672) 充四川鄉試正考官事畢由水路回京經新灘時作。
第一首寫新灘水流湍急和舟行之迅疾。開頭兩句全用比喻,讀來驚心動魄。上句用雷霆比喻上灘湍急的江水與兩岸和江中的巖石相激發出的巨大響聲,下句用“建瓴”形容下灘水勢落差之大,如同從高處向下傾倒一般。“嘈嘈”形容聲音嘈雜。“建瓴”即高屋建瓴,是把水從高屋脊上向下傾倒的意思。“建”義為傾倒,“瓴”是瓦溝。這兩個比喻把水勢的急猛,非常形象地描繪了出來,變得可見可感,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
水急,則舟順流而下,其行如飛。“前山”指新灘兩岸的山。因為舟行能聽到鷓鴣聲聲,足見其地已遠離水聲如雷的新灘,然而這樣長的一段水程,卻在一眨眼之間即已過去,其舟行之迅疾,可以想見。鷓鴣聲聲的寧靜境界,又把新灘水勢的傾瀉直下、洶涌激蕩,反襯得更加強烈,使舟行者回味剛才所見新灘的奇偉景象,更加感到它的震憾人心。
第二首寫兵書峽的奇觀和舟行的艱辛。《名勝志》說,兵書峽是諸葛亮藏兵書的地方,望去象是書卷一般。此或民間傳說,可見人民群眾對諸葛亮的熱愛與崇敬。“石橫流”指兵書峽口巖壁上的一塊大石,形似寶劍,橫阻江流,稱為寶劍峽,如同大船的怨敵,像是專與大船作對。開頭兩句全用白描,寫出兵書寶劍峽的奇險景象,以引出下面兩句。
由于巨石阻江,水流湍急,舟行極險,萬一不慎,就有傾覆的危險,所以大船到此,船工們都分外緊張起來。“齊著力”三字,即刻畫出船工們同心合力、緊張地與江流搏斗的場面。“蜀舸”指由四川出峽的船;“吳船”指由江南入川而今又出峽回江南的船。末句寫過了兵書寶劍峽以后船行的輕快和船上人們的歡欣。黃陵即黃陵廟,又名黃牛廟,在今湖北宜昌縣西北八十里黃牛峽的黃牛山下,廟內有神龜和金蓮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云:“江水又東徑黃牛山下,有灘名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經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賽”是祭祀酬神。船到黃陵廟,已經過完整個三峽(西陵峽在最東) 的險惡水段,以后即可順利到達目的地,所以自然要祭祀黃牛廟的神靈,答謝神靈庇佑,慶祝舟行平安。這句語調輕快,洋溢著人們戰勝險灘惡浪后的喜悅心情。
上一篇:晁補之《新城游北山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蘇舜欽《無錫惠山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