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押》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二《韋陟傳》:“常以五采箋為書記,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自謂所書‘陟’字若五朵云,時人慕之,號‘郇公五云體’。”又,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四:“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書其名以為私記,故號‘花書’,韋陟‘五云體’是也。余見唐誥書名,未見一楷字。今人押字,或多押名,猶是此意。”又,宋·周密《癸辛雜識后集·押字不書名》:“余近見先朝太祖、太宗時,朝廷進呈文字,往往只押字而不書名。初疑為檢底,而末乃有御書批,殊不能曉。后見前輩所載乾淳間禮部有申秘省狀,押字而不書名者。或者以為相輕致憾。范石湖聞之,笑其陋,云:‘古人押字,謂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如韋陟五朵云是也。’豈惟是前輩簡帖亦止是前面書名,其后押字,雖刺字亦是前是姓某起居,其后亦是押字。”又,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刻名印》:“今蒙古、色目人之為官者,多不能執筆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輔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則用玉圖書押字,非特賜不敢用。”
【釋義】“押”乃是公文或來往書簡上的簽名,花押即用草書簽名,每人亦可據自己的喜好,稍花哨一些,則成為個人的特殊表記,如唐代韋陟,將陟字寫得像五朵云一般。據記載,唐初不用花押,而且太宗要求文書可用真草寫,唯名字用楷體。像韋陟那樣簽名,稱為“花書”。后來才興起用花押,宋元時很盛行,甚至“刺”(相當于名片一類)上也用花押。而到元代,因官員中很多蒙古、色目人寫不好漢字,不能作花押,只好刻成花押印章,在文書案牘上蓋印,而且還規定了品級。
【例句】①小人既得了哥書信,若到上京,見了趙光普丞相,見了這花押,必然饒了這性命也。(高文秀雜劇《好酒趙元遇上皇》第二折)趙元道白,言趙普見了上皇花押必定饒他。②就在趙元臂膊上,寫了兩行字,畫了花押。(高文秀雜劇《好酒趙元遇上皇》第四折)宋太祖道白,回憶遇趙元并設法相救一事。
上一篇:元曲典故《花奴》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花木瓜》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