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宿揚州》原文與賞析
李紳
江橫渡闊煙波晚,潮過金陵落葉秋。
嘹唳塞鴻經楚澤,淺深紅樹見揚州。
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
今日市朝風俗變,不須開口問迷樓。
揚州,地處長江下游,與六朝故都金陵隔江相對,自隋唐以來,商賈發達,都市繁華,是最令詩人們留連和歌詠的地方。“人生只合揚州死”、“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人們歌詠揚州,大多歌詠它的繁華和酒色迷人的放蕩生活。李紳這一首《宿揚州》,卻與眾作不同,著重表現揚州的山光水色,以濃墨淡彩,繪出一幅意境開闊的揚州夜景圖,給人以樸素清新的感受,藝術上別有一番風韻。
除最后兩句外,前六句都是寫景,寫的是作者在江上的所聞所見。他沒有具體地描寫揚州的風物,卻用類似現代電影中全景遠鏡頭的手法,從大處著筆,表現長江下游揚州、金陵一帶的總的輪廓,就像一條橫幅的彩墨長卷,讓讀者站在高處遠處,欣賞那星星點點的揚州之夜。首聯說,江橫渡闊,煙波浩渺,正是傍晚時分,潮水剛剛退去,隔岸的金陵已是落葉紛紛的秋季了。這一聯一開始,便在讀者眼前展現出一個雄渾開闊的境界,顯示出長江下游江面寬闊、與潮汐相起落的特點,而且在寫景中點出了作者到達揚州的時間,巧妙地扣住了《宿揚州》的題目。但是作者說宿揚州,卻又未提及揚州,先提金陵,這是為何。大概一是因為金陵與揚州僅是一江之隔,遙遙相對,在地理上同屬一地; 二是金陵為六朝故都,是詩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個充滿特殊色彩的意象。未提揚州,先提金陵,多少能喚起讀者的一些歷史的回憶,使景物蒙上一點神秘的氣氛。
頷聯緊承首聯中的“晚”和“秋”,進一步表現江上的晚景和秋景: 從北方來的鴻雁,帶著嘹亮凄厲的叫聲,從空中飛過; 蒼茫的暮色里,在一片深深淺淺的紅色的江楓叢中,隱隱約約地可見到揚州城。這一聯作者才正式點出揚州,而且是在紅樹掩映、欲露不露之中,使讀者自然產生一種莫測的神秘感,再配上蒼茫的暮色,秋鴻聲聲的哀鳴,這神秘的氛圍便層層加濃,在讀者眼前留下一團迷霧,讓讀者去揣摸體味了。
頸聯寫揚州的夜景,仍然用的是遠鏡頭的方法,寫揚州夜橋上燈火燦爛,與天上的銀河星漢連成一片; 水邊商船聚集、帆影桅桿,高聳入云,景象何其壯觀! 作者只寫“燈火”“帆檣”,便把揚州繁華熱鬧的景象形象地表現出來了,達到了以少總多的效果。
尾聯是作者的抒情,說和過去相比,現在的揚州,世風已經變得淳樸多了。迷樓,是隋煬帝楊廣命人在揚州建造的一座宮樓,他曾在此蓄養數千宮女,過著靡爛奢侈的生活。句中的“迷樓”,當是泛指統治者在揚州醉生夢死的腐化生活。中唐時候的揚州,社會風尚是否真的變得淳樸,我們沒有考證,但這兩句起碼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愛憎態度。李紳是位關心民生疾苦的詩人,早年便以“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表現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后來又首倡《新樂府》,揭露時弊,對統治階級的腐化生活深表不滿。這首詩是太和七年 (833) 初秋,他從洛陽赴浙東觀察使任,路過揚州時寫的。揚州屬浙東管轄范圍之內。尾聯中淳化揚州社會風尚,也許是作者的一種愿望而已。總之,不管反映真實也罷,愿望也罷,都表現了作者的健康情趣,與表現迷戀揚州腐化生活的詩篇迥然不同,這是十分可貴的。
上一篇:魏源《宿岳麓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宿湖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