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己《舟中晚望祝融峰》原文與賞析
齊己
天際卓寒青,舟中望晚晴。
十年關夢寐,此日向崢嶸。
巨石凌空黑,飛泉照夜明。
終當躡孤頂,坐看白云生。
南岳衡山,在湖南省衡山縣境內,海拔約1300米。它是湘江和資水的分水嶺。祝融峰為衡山七十二峰中的最高峰。晚唐詩人齊己,一天傍晚在船上眺望這座雄偉的高峰,寫下這首山水詩。詩題中“舟中”、“晚”和“望”三個詞語交代了作者當時所處的特定的時空環境。很顯然,由于作者不是寫“登岳”,而是寫“望岳”,所以,他著重描繪的是遠望山峰所感受到的情景,而不是身臨山中的所見所聞。
“天際卓寒青,舟中望晚晴?!笔茁摎鈩莶环?。晴天的傍晚,站在船頭,放眼遠望,只見天邊矗立著一座寒冷而青翠的山峰,那便是祝融峰。卓,直立。讀這兩句詩,使我們想到杜甫現存作品中最早的名篇《望岳》,杜甫的望泰山實在可與齊己的望衡山相比較。與杜甫《望岳》詩以設問(“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這種“迂回婉轉”的起句方式相比,齊己的望岳詩可謂“開門見山”。
頷聯抒發了作者對南岳衡山的向往之情?!笆觋P夢寐,此日向崢嶸”。十年來,詩人夢寐以求到南岳一游,今天終于來到衡山邊,能夠親眼遙望和觀賞這座崢嶸挺拔的祝融峰。這兩句詩不僅道出詩人仰慕南岳這座名山的多年心愿,而且也暗含著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漂泊與艱辛。接著,詩人筆鋒一轉,由情入景,點畫出祝融峰上兩種頗具特色的山景。
“巨石凌空黑”,祝融峰上巨大的巖石凌空而起,呈現出一片青黑色;“飛泉照野明”,飛流直下的泉水,以其清白如練的光彩把昏暗的山野照得潔白明亮。此聯對仗工穩,用字精到。尤其是“黑”、“明”二字下得非常妥貼,它使得山景的色彩對比十分強烈。此聯一出,祝融峰山景化靜為動。接下去,詩人筆鋒又一轉,由景入情。祝融峰景色如此奇異美妙,詩人油然而生一種由“望岳”進而想“登岳”的心情。于是,他便把這一心情寫進尾聯。
“終當躡孤頂,坐看白云生?!痹娙税l誓: 自己最終要登上祝融峰頂,坐在山頂上,悠閑自在地欣賞縷縷白云從山頂四周的峽谷里慢慢升起?!敖K當”有“定要”的意思,“躡”即踩,“孤頂”,指祝融峰頂。這種結尾的方式也許受到過杜甫《望岳》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的啟發。關于杜甫是否登上過東岳泰山山頂的問題,學者們有過長期的爭論。蕭滌非先生根據杜甫晚年的作品推斷“杜甫實已‘凌絕頂’。但沒有留下詩” (見《杜甫詩選注》)。此事可以暫時存而不論。不過,齊己后來確實登上過南岳衡山最高峰祝融峰的峰頂上,這有他的《登祝融峰》一詩為證。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來一閱,并與此詩參較。
總起來說,齊己的這首詩雖然沒有脫離由“望岳”而想到“登岳”這一前人已有的思路,但仍有自己的觀察和體會。全詩寫得生動自然,有聲有色。頸領刻畫入微,不失為山水詩中的佳句。
上一篇:劉嗣綰《自錢塘至桐廬舟中雜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袁枚《謁岳王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