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禎《憶秦娥》原文與賞析
王士禎
憶秦淮
秦淮水,紅樓一帶波如綺。波如綺,琉璃窗下,水晶簾底。梅花點額芙蓉髻,妝成照影春波里。春波里,一方明鏡,朝朝孤倚。
秦淮河,在中國文學史上久負盛名。早在唐代,杜牧在《泊秦淮》詩中就說:“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到了清代,孔尚任的 《桃花扇》傳奇,又寫了明末清初發生在秦淮河畔一段哀感凄艷的故事,至今名妓李香君的名字猶流傳眾口?,F代作家朱自清和俞平伯都寫了著名散文 《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那如詩如夢的美景,曾引起多少騷人墨客的向往。王士禎這首小詞,則是清代前期秦淮河的一個縮影。
這里得說一下秦淮河的由來。相傳秦始皇以金陵 (今南京) 有王氣,故掘斷連岡,開河連接石頭城。實際上這河發源于江蘇溧水縣東北,向西北流入南京通濟門內,橫貫全城,然后西出三山水門,流入長江。舊時歌樓舞榭,駢列兩岸; 畫舫游艇,蕩漾河中,因此被稱為“金陵勝地”。依詞意,王士禎當亦到此游冶,故在詞中通過對秦淮景物的回憶,寄托了對一位歌女的一往深情。
詞的開頭二句,便點出秦淮勝景:“秦淮水,紅樓一帶波如綺?!焙蔑L晴日,春波瀲滟,好象一匹展開的綠綺,真是美麗極了! 古人寫水,有喻作白練者,如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云:“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有比作縠紋者,如宋祁 《玉樓春》詞云:“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但在這里,似皆不足以顯示秦淮河水之美,于是詞人特意提煉了一個“綺”字。綺者,織素為文也?!段倪x》張協 《七命》云:“流綺星連,浮彩艷發。”蓋足以當之。你看,下面波如流綺,上面紅樓林立,詞人雖未說河中樓影,隨波蕩漾,而此中意境,已足令人想象。
《憶秦娥》的格律規定以第二句末三字重疊一遍,其體如詩中的頂真格,可以起到承上啟下、自然過渡的作用。我們讀著“波如綺”三字,便有此種感覺。(下闋“春波里”相同。) 在這里,詞人的筆端好似掃描的攝像機,先是從上到下,從兩岸的紅樓掃描到河面的波紋; 然后又從下向上,從河面綠波掃描到岸畔紅樓,所不同的是前者是遠鏡頭,后者是近鏡頭,只是對著窗戶下一個美好的輪廓:“琉璃窗下,水晶簾底?!彼o我們留下一個晶瑩透澈的印象。然而由于句數的限制,詞筆不得不打住,有些話要留到下闋去說。
到了下闋,我們便可透過那扇明亮的窗戶,看見一位美人的形象,她也許會使你想到李香君或其他什么名妓。當然,像這樣的畫面,古人詩詞中常有,如李白《玉階怨》云:“美人卷珠簾,深坐嚬娥眉?!标悗煹馈斗鸥栊小吩疲骸安幌Ь砗熗ㄒ活櫍戮畚捶置鳌!钡啾戎拢罢甙г馆^深,后者放浪太甚,此詞所寫的簾內美人,則比較純凈典雅,她只是帶有一些淡淡的哀愁。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她在梳妝:“梅花點額芙蓉髻,妝成照影春波里?!毕鄠魉挝涞鄣呐畠簤坳柟鳎巳?(正月初七) 臥含章殿檐下,梅花飄零,落在她的額上,成五出之花,使她格外美麗。于是宮女們競相模仿,時稱梅花妝。此詞所寫為清代,不一定有此古裝,但所用的是南朝典故,也與金陵有關,因此這里不僅用事切題,而且風格典雅,頗富美感?!败饺伧佟敝^髻上簪有芙蓉 (荷花),其中省略了一個動詞。以芙蓉狀女性之美,詩詞中屢見不鮮,如儲光羲《田家雜興》詩云:“君看西王母,千載芙蓉顏。”李白《古風》云:“美人出南國,灼灼芙蓉姿?!?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baijuy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白居易《長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yuanzh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元稹《劉阮妻詩》云:“芙蓉脂肉綠云鬟,罨畫樓臺青黛山?!避饺乜梢孕稳菝骖a、肌膚,也可以形容人的風姿顏色,卻從未用來形容或裝飾發髻。王士禎這里可謂熟中出新,俗中見雅。額上梅妝,髻上簪荷,這女子業已打扮好了,于是她臨窗俯身,明凈如綺的綠波中照出她的倩影。讀詞至此,我們不難看出,上闋層層鋪敘,乃是為了突出這一美好的人物形象。
詞末二句,將上闋所寫之景與下闋所寫之人融成一片,情波數迭,搖蕩無邊。我們深深感覺到,那如綺的春波,不再是一河無情之水,它已化為人們情感的漣漪?!耙环矫麋R,朝朝孤倚?!睂崬橹燎橹Z,其中妙在一個“孤”字,它把美人的惆悵情懷,詞人對她的縈念,非常精確地表現出來,很自然地照顧了題中的“憶”字。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云:“惟有樓前綠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币苍S可作此結句最好的注腳。
上一篇:沈朝初《憶江南(選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范成大《志巖洞(節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