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危身赴敵,事往任浮沉。萬里三江去1,當時百戰心2(警句)。春風吳苑綠,古木剡山深。千里滄波上3,孤舟不可尋。
三、四自佳,而高仲武亟稱后半,余以為“春風”、“古木”、“明月”、“歸云”并用,終犯平頭。
【校記】
1.萬里,《全唐詩》一作“末路”。
2.當時,《全唐詩》一作“孤城”。
3.此句《全唐詩》一作“明日滄洲路”。
【箋釋】
[張司馬] 《中興間氣集》作“送張繼司直適越”,《唐詩紀事》、《全唐詩》卷一四八注:一作“送張扈司直歸越中”。廣德元年(763)正月,史朝義部田承嗣降、李懷仙降,史朝義自縊死,河北平。四月,李光弼俘袁晁,浙東平。七月,改元廣德。詩當作于本年或其后。
[浮沉] 比喻升降、盛衰、得失。班婕妤《搗素賦》:“佇風軒而結睇,對愁云之浮沉。”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三江] 《國語·越語上》韋昭注以吳江、錢塘江、浦陽江為三江。
[吳苑] 即長洲苑,吳王之苑。《漢書》卷五一《枚乘傳》“不如長洲之苑”唐顏師古注:“服虔曰:吳苑。孟康曰:以江水洲為苑也。韋昭曰:長游在吳東。”韋應物《閶門懷古》:“獨鳥下高樹,遙知吳苑園。凄涼千古事,日暮倚閶門。”
【輯評】
《小清華園詩談》卷下:以句求韻而尚妥適者……劉隨州之“春風吳渚綠,古木剡溪深”……之類是也。
上一篇:《賦得郢路悲猿》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韓司直》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