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描寫《安徽省·九華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安徽省青陽縣境內(nèi)。山有99峰,以天臺、蓮華、天柱、十王等9峰為最雄偉,故初名九子山。唐天寶十三年 (754年),李白來游九華山,把9個山峰比作9朵蓮花,他說: “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shù)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華。……予乃削其舊號,加以 ‘九華’ 之目。” 從此,九華山名傳海內(nèi)外。唐代劉禹錫贊此山: “奇峰一見驚魂魄”,宋代王安石譽此山為“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并有 “東南第一山”之稱。此山開發(fā)始于晉代。唐開元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來此開辟地藏王道場,大規(guī)模建筑寺廟,歷經(jīng)宋、元、明、清各代,香火日益興盛,山間佛寺最多時曾達(dá)300余座,有“佛國仙城”之號。現(xiàn)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名勝古跡遍布。有李白書堂,相傳為李白來九華山讀書、創(chuàng)作之處。天臺峰為九華山極頂,海拔1325米,可觀云海日出。
九華山 (月身寶殿)
妙有二分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biāo)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歕陽崖。(韋權(quán)興)
青熒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詩名]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
[作者] 李白等,據(jù)記載,李白在746年、754年、757年三次上九華山,此詩是第一次上山時與詩人高霽等合寫的聯(lián)句,李白作詩序:“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shù)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華,按圖徵名,無所依據(jù)。太史公 (即司馬遷)南游,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fù)闕 (同缺字)名賢之紀(jì),雖靈仙往復(fù),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號,加以 ‘九華’ 之目。時訪道江、漢,憩于夏侯回之堂,開檐岸幘(掀起頭巾,露出前額,表示灑脫無羈),坐眺松雪,因與二、三子聯(lián)句,傳之將來。”上述詩序說明了這首3人聯(lián)句的來由,以及將九子山改為九華山的創(chuàng)議。從此九子山被人稱為“九華山”,并名揚海內(nèi)外。
[注釋] ●妙有: 道家語,指超越于“有”和“無”之上的原始存在。●二氣:指陰、陽二氣。●層標(biāo):指高聳重疊的山峰。●遲日:指春日。《詩經(jīng)》: “春日遲遲”。●歕: 同噴。●陽崖:向陽的山崖。●青熒:色青而有光澤,此指月光。●羽人家: 仙人家。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
[詩名] 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 (全詩8句)
[作者] 李白,唐肅宗上元二年,遇赦后由江西來安徽,舟行至青陽作。
[注釋] ●九江: 指安徽池州江面,因其承九江之下流,故亦可泛稱九江。●天河句:把九華山的瀑布比作“天河倒掛”。●秀出句:把臨空矗立的九峰比作九朵蓮花。芙蓉,蓮花的別稱。●君:指韋仲堪,因其是青陽縣令,故稱“東道主”。
遙望九華峰,誠然是九華。
蒼顏耐風(fēng)雪,奇態(tài)燦云霞。
曜日凝成錦,凌霄增壁巖。
羽化騎日月,云行翼鴛鸞。
[詩名] 秀華亭
[作者] 李白,此詩載于《青陽縣志·藝文志》及《九華山志》,作年不詳。
[注釋] ●秀華亭:原在九華山麓五溪橋側(cè),延壽寺前,亭名是李白所命名的。
頭陀懸萬仞,遠(yuǎn)眺望華峰。
聊借金沙水,洗開九芙蓉。
煙嵐隨流覽,踏屐走雙龍。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與從。
禪床今暫歇,枕月臥青松。
更盡聞鳥鳴,恍來報曉鐘。
[詩名] 宿無相寺
[作者] 李白,此詩是近年在九華山無相寺墻壁里發(fā)現(xiàn)的一塊碑刻,清代刻碑者書明此是“李白宿無相寺五言古風(fēng)”。據(jù)認(rèn)為這是他第二次上九華山,經(jīng)五溪橋、六泉口,夜宿無相古寺所作。
[注釋] ●無相寺:在九華山北面頭陀嶺上,
建于唐初,李白游九華山時,曾白天站在頭陀嶺上遠(yuǎn)眺,九子嶺、芙蓉峰、蓮花峰歷歷在目,寺下金沙泉、碧玉泉清澈見底。●頭陀:指頭陀嶺。●金沙水:即寺下金沙泉。●踏屐句:說穿著游山用的木屐,十分方便,如像腳踏雙龍。此種木屐下有齒。●更盡: 即拂曉時分。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辟。
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萬千年,氣勢不死如騰仚。
軒皇封禪登云亭,大禹會計臨東溟。
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猨鳥愁青熒。
君不見敬亭之山廣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岳。
九華山,九華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藉甚乎人間!
[詩名] 九華山歌 (全詩22句)
[作者] 劉禹錫,并作詩序如下:“九華山,在池州青陽縣西南。九峰競秀,神采奇秀。昔余仰太華(指華山),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幾、荊山(均為山名),以為此外無秀。及今見九華,始悼前言之容易(輕率之意)也。惜其地偏且遠(yuǎn),不為世所稱,故歌以大之。”
[注釋] ●洪爐: 大爐子,意為就像剛從大爐子里熔鑄出來的。●夭矯:人困倦時舒展身子,即俗稱“伸懶腰”。●仚 (xuan,軒): 輕飛貌。鮑照《書勢》:“鳥仚魚躍。”●軒皇句:說軒轅黃帝曾登云云山、亭亭山進(jìn)行封禪。云、亭二山是泰山下的小山,均在山東泰安境內(nèi)。●大禹句:說大禹會諸侯而到達(dá)東海之濱的會稽山。這兩句意思是古代帝王由于不了解九華山,都沒有來過此地,所以此九華山被埋沒于世,不能揚名。●乘樏(lei雷):乘上登山的工具,傳為大禹登山所用。●廣樂:盛大的樂曲,為帝王參加的儀式所奏。●猨(yuan,元): 同猿。●青熒: 指月光。●敬亭: 即敬亭山,在安徽宣城,風(fēng)景秀麗。●索漠:形容枯寂無生氣的樣子。●謝守:南朝齊詩人謝脁,做宣城太守,曾寫《游敬亭山》詩,使敬亭山為世人所知,名揚海內(nèi)。●造化一尤物:自然界一個出類拔萃的事物。●籍甚: 聲名卓著。
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
卻憶謫仙詩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詩名] 郡樓望九華
[作者] 杜牧,此詩錄自 《光緒九華山志》。
[注釋] ●郡樓: 指池州府城樓。九華山在池州府境。池州府治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謫仙:指李白,詩句反映詩人對李白的敬仰與懷念。●解吟句: 李白詠九華山詩有“秀出九芙蓉”之句。
踏遍天臺不作聲,清鐘一杵萬山鳴。
五釵松擁仙壇蓋,九朵蓮開佛國城。
南戒俯瞰江影白,東巖坐待夕陽明。
名山笑我生天晚,一首唐詩早擅名。
[詩名] 游九華山題天臺高處
[作者] 宗杲,宋代僧人,字曇晦,寧國(今屬安徽)人,以雄辯負(fù)重名。孝宗召對稱旨,賜名大慧,御書 “妙喜庵”三字以賜之。
[注釋] ●天臺:天臺峰,為九華山主峰,上有寺宇,名地藏禪林。《九華山志》:“天臺一峰,突兀云表,為九華主山。環(huán)回九十九峰,俯視如兒孫繞膝。五更觀日出,與春日觀峰無異,故天臺曉日為九華勝景之一。●五釵松: 九華山古松,松葉皆成雙,故名松釵,有五葉,有如釵有五股,因名五釵松。●佛國城:指化城寺所在之九華街,為九華山廟宇集中地。●南戒:即南界,長江在九華山南,站在天臺峰上,向南眺望,江水如同白色的帶子。●東巖:巖名,在化城寺東,坐東朝西,正對夕陽,故云夕陽明。●生天晚:即出生得遲。●一首唐詩: 指李白詠九華山的詩。
九芙蓉自九天來,太史南游山未開。
仙境曾經(jīng)謫仙眼,佳名絕句兩崔嵬。
九華山下化城寺,太白書堂高處在。
想見江山無此境,故宜頭白懶歸來。
[詩名] 望九華
[作者] 王十朋
[注釋] ●太史句:說司馬遷南游江南,因不知九華山之名,未來游山,在他的著作中未提及九子山,更沒有九華山,因此山未開發(fā),未為世人所識。●仙境句:說九華山的仙境李白曾觀賞過。●佳名句: 比喻李白所起的九華山名及其佳詩絕句,反映了他才華之高。●太白書堂:李白在安徽時,曾三次上九華山,留下了許多詩作,而且改九子山為九華山。后人為紀(jì)念詩人在化城寺東、天池庵側(cè)建有李白書堂,堂前種有兩棵銀杏,是當(dāng)年李白隱居山上的草堂舊址。
佛寺孤莊千嶂間,我來詩境強(qiáng)相關(guān)。
巖邊樹動猿下澗,云里錫鳴僧上山。
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聲亂噴潺湲。
明朝更躡層霄去,誓共煙霞到老閑。
[詩名] 宿化城寺莊
[作者] 冷然,唐代詩僧。
[注釋] ●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寺,在山上眾多的寺庵中,它的歷史最悠久,早在東晉隆安五年(401年)就有印度僧人在此筑室為寺,唐永徽年間又有新羅國王子金喬覺來此修行。唐建中二年正式賜名化城寺。“化城”名出佛教《法華經(jīng)》。傳說佛祖釋迦牟尼一天下鄉(xiāng)布道,為山險所阻,小徒口渴腹饑,釋佛指著前方一座城市,對小徒說:“你看前方一城,可以前去化齋。”此城乃釋佛點化。九華山化城寺建在高山平地,四面環(huán)山如城,故賜此名。●強(qiáng)相關(guān):勉強(qiáng)有些關(guān)聯(lián),作者自謙之詞,意為不是詩人,與詩境沒有多大關(guān)系。●錫鳴:僧人的錫仗叫錫。錫鳴,就是錫仗觸地發(fā)出的聲響。●碧落:指天空。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潺湲: 原意是水徐流貌,此指代流水。●躡:踩,踐踏。●層霄:層,高浮的云。句意是去亦不離山,表示了對九華山愛戀之情。
五老湖光遠(yuǎn),九華山色昏。
南冠前進(jìn)士,北部故將軍。
芳草江頭路,斜陽郭外村。
匆匆十年夢,故國黯銷魂。
[詩名] 過池州見九華有感
[作者] 文天祥,南宋末年愛國大臣和將領(lǐng)。
[注釋] ●五老湖: 指鄱陽湖。五老峰在江西星子縣北; 星子縣位于鄱陽湖邊,故借 “五老”名湖。●南冠句:指作者自己,文天祥寶祐四年中進(jìn)士第一名。南冠:指囚徒。《左傳》:“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而問之曰: ‘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系楚囚也。’”文天祥于德祐二年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曾被扣留,故云。●北部故將軍:原指漢將李廣,李廣一直在北部邊疆任職。罷官后人呼“故將軍”。這里作者借以形容自己的處境。●銷魂:傷感之至。這里是說為國土淪喪而痛心悲傷。
一蓮峰簇萬花紅,百里春陰滌曉風(fēng)。
九十蓮華一齊笑,天臺人立寶光中。
[詩名] 九華山天臺峰新晴曉望
[作者] 吳潛,字毅夫,南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嘉定進(jìn)士,官至左丞相,主張加強(qiáng)戰(zhàn)備,抗御元兵。后謫貶死于循州 (今廣東惠陽)。
[注釋] ●一蓮:指天臺峰。●萬花:朝日映照下的群峰。●九十蓮華: 人稱九華山有99峰,以整數(shù)稱之為“九十蓮華”。●寶光:天上之異光,人稱“佛光”,實為云霧水滴折射而成,視之人在光圈中。
八十四級山頭石,五百余年地藏墳。
風(fēng)撼塔鈴天半語,眾人都向夢中聞。
[詩名] 金地藏塔
[作者] 陳巖,字清隱,宋青陽 (今屬安徽)人,咸淳末屢舉進(jìn)士不第,遂隱居不仕,遍游九華。
[注釋] ●金地藏塔: 即神光嶺上肉身寶殿內(nèi)的“護(hù)國肉身寶塔”。新羅國僧金喬覺,唐開元年,渡海來中國,棲身九華山巖洞里,刻苦修行,人稱其為地藏菩薩化身,死后肉身葬于塔下,塔外有廟,即肉身寶殿。明萬歷年間賜名。●八十四級:金地藏塔下石階共84級,石階兩旁有鐵索供香客攀扶。●五百余年: 金喬覺卒于唐開元十六年 (728年),陳巖此詩約寫于宋咸淳末年(1724年)前后,相距約500余年。●天半:形容塔鈴位置高。●語:形容塔鈴丁冬若語。聯(lián)系下句,含有似地藏菩薩在布道意。●夢中:似指塵世之中,有人生如夢之意。
謫仙棲隱地,千載尚高風(fēng)。
云散九峰雨,巖飛百丈虹。
寺僧傳舊事,詞客吊遺蹤。
回首蒼茫外,青山感慨中。
[詩名] 太白祠 (二首選一)
[作者] 王守仁,字伯安,學(xué)者稱陽明先生。明代余姚 (今屬浙江) 人。早年被貶,后以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和平定“宸藻之亂”有功,官至兵部尚書。他發(fā)展了陸九淵的學(xué)說,提倡致良知之說,對抗程朱理學(xué),在當(dāng)時影響很大,還流傳到日本。
[注釋] ●太白祠; 指當(dāng)時九華山上所建太白祠,今已毀。●謫仙:指李白。●詞客:詩人自稱。
嵐深山影寒,樵響不知處。
綠樹早鶯啼,千峰一家住。
[詩名] 詠九華
[作者] 董其昌,字玄宰,號香光居士,明代華亭 (今上海市松江縣)人。萬歷進(jìn)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他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書法和畫論對后世有很大影響。
[注釋] ●嵐深句:山上霧氣彌漫升騰,山色清冷寂靜。嵐,山中霧氣。●樵響句:聽得山間有伐木聲,但不知樵夫在哪座山峰?此句與南朝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同樣的手法,更顯出九華山的空幽寂靜。●千峰句:九華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享有佛國仙城之名,詩句中 “一家”即指佛家。●后兩句強(qiáng)調(diào)了山中境界悠然高遠(yuǎn),飽含了作者的贊嘆之情。
只聞三島人間稀,不見九華天下奇。
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
[詩名] 游九華
[作者] 胡纘宗,明人。
[注釋] ●三島: 指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瀛洲、方丈三島。●王維畫: 王維是唐代詩人、畫家,其詩畫均很出名。●石上句: 九華山曾發(fā)現(xiàn)過李白的碑上詩刻,但也可能指的是貴池江祖石上李白的題詩 (見后貴池篇 《秋浦歌》注) 距明代均已千余年。
九華之峰似青蓮,九華之號本謫仙。
謫仙亦有青蓮號,山耶人耶可并傳。
謫仙原是太白精,九華芙蓉造化英。
青蓮解詠芙蓉句,天生李白山成名。
[詩名] 九華憶李白
[作者] 趙國麟,清人。此詩從九華山峰象青蓮,以山比人,言山名與人名一齊流傳后世,頗有趣意。
[注釋] ●九華句:言九華山名是李白所起。●謫仙句: 言李白號青蓮居士,故人稱其為李青蓮。
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云房下九華。
好去莫教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詩名] 送童子下山 (全詩8句)
[作者] 金喬覺,新羅 (朝鮮古國名)國王子,唐開元年間,因看破紅塵,不遠(yuǎn)萬里來到中國,并輾轉(zhuǎn)至九華山修行。他信奉地藏菩薩,他的門徒尊他為“金地藏”。他雖是佛門弟子,但也是一位詩人,此詩收入《全唐詩》。李白游九華山時,曾與之交往。
[注釋] ●送童子:侍奉金喬覺的書僮,因思家,辭別師傅下山去,金喬覺以詩贈之。●空門:佛寺之門,因佛教信奉“四大皆空”,故也是佛寺之別稱。●云房:住持僧居住之室。●好去句:童子因辭別師傅,依依不舍而哭泣,金喬覺勸慰他好好下山去,不要傷感。●老僧句:安慰童子不要記掛師傅,我老僧自有云霞與我作伴。
九十九朵蓮花蕾,斗勝九枝奪類魁。
展翼白云拂寺過,銀河掛鏡攬?zhí)焱?/p>
[詩名] 九華山
[作者] 王樹遠(yuǎn)
[注釋] ●斗勝九枝:說九華山99峰中以天臺、蓮華、天柱、十王等9峰最為雄。
莫言極頂怯云凌,萬仞玉梯旋可乘。
捧日亭前捧日出,乾坤萬里熱赤誠。
[詩名] 九華山天臺峰
[作者] 王樹遠(yuǎn)
[注釋] ●捧日亭:在天臺峰的東峰——龍頭峰上,亭六角形,前立鐵鼎,是觀日出的佳處。“天臺曉日”是九華山十景之一。
上一篇:關(guān)于描寫《陜西省·樂游原》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guān)于描寫《湖北省·九宮山》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