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溶洞群
位于敘永城南10公里處的落卜鎮,座落在長巖腳峽谷中。在彎溪洞下車過河,穿過犀牛洞,進入一大漏斗中,沿漏斗石壁小徑盤繞上,經龍牙石、神筆石到達洞口,對面雙獅洞赫然在目。龍泉洞為上中下三層,長度千米以上。洞內有鎮龍殿、龍洞、水晶宮、叢林古道、七音鐘、銀河漏、大龍池、小龍池、鎮龍塔、星辰山、古峽長廊、神仙田、定海神針等數十處景點。洞內蕩舟登山,其樂無窮,石筍石花琳瑯滿目,空氣清爽宜人。地處全林鄉的天生橋,凌空橫跨黃泥河峽谷之上。高84.9米,跨度90多米,洞長150米,敘威公路從橋上經過,橋下有洞名天寶寨,可容千人,洞內鐘乳石花奇形怪狀。黃泥河波濤滾滾從橋下流過,兩岸峭壁懸巖,古樹婆娑,險峻清幽。附近有鐘洞、吊洞、飛龍洞等組成溶洞的天地,是探奇攬勝的好去處。
〔現代散文〕 出敘永城溯大樹河沿川滇東路行9公里,山勢頓顯挺拔。在大山環抱之中,有一漏斗型地帶,四壁懸巖,怪石嶙峋,龍泉洞即坐落其間。面北為雙獅洞,面南為犀牛洞,西南為沉香洞。漏斗范圍內石林群立,組成灣溪溶洞群,神工鬼斧,奇景天成。
入龍泉洞150米,有一片鐘乳珠林。石筍聳立,石花爭艷。似人似獸,各顯風彩,宛然童話世界,令人眼花繚亂。洞左面有一長方形石鐘乳,形如古箏,以手擊之,鏗然作響,官、商可辨,角徵分明,謂之七音鐘。右上方有片開闊石鐘乳區,氣勢宏偉森嚴,故謂之“鎮龍殿”。盡頭處有20米高絕壁,壁下又是一重洞天,沿壁辟有通往中洞的棧道。中洞寬約150米,高約100米,有一潛河流淌其間,沿岸細沙勻布,踏之如棉,赤腳而行,舒心爽足。有清泉自洞頂飛流直下,謂之“銀河漏”。溯流行約50米,豁然開闊,地勢平坦處有一泓碧水。水寬約30米,長約40米,謂之“小龍池”。再前行約百米,又有一潭長約30米,寬70米,宛然地下湖泊,謂之“大龍池”。再往前行為斜坡,坡比約40度,地面石鐘乳熠熠生光,燦若星辰,謂之“金銀山”。及至坡頂,又見一片平川,似古田錯落,阡陌相交,人謂之“神仙田”。左右山石,晶瑩透亮,如珊瑚、如白玉,宛若置身于東海龍王之“水晶宮”。其間矗立一高約20余米,直徑約2米的璀璨玉柱,好似“定海神針”。過“定海神針”又下20余米到“下龍洞”。這里地勢平闊,有河流、有石林,還有瀑布高懸。用手電探照,不及瀑頂。其高難測。令人驚嘆:“龍泉洞”真乃罕見之溶洞奇觀。
(煉 石)
〔民間文學〕 若干年前,南海龍王的貴妃,生下一個龍子,因頭上少了一只角,老龍王視為妖孽,便將母子二人貶到這偏遠荒涼的地方,龍母和當地百姓一同開荒種植,把荒山禿嶺改造成了花果山,誰知好景不長,南海龍王知道后,下令不在這里降雨,田地干裂了,樹木枯萎了。昔日的花果山變成了一遍枯焦的景象,百姓的哀叫聲,呻吟聲驚動了龍母。龍子拯救百姓,出來布雨,惹怒了老龍王,老龍王派兵征討將母子二人關押在石洞中,龍子多次冒 險出洞,均被打得遍體鱗傷;龍母看站受傷攏子,想到山下饑餓的百姓,眼淚似斷線珍珠,日夜流淌,流成了小溪,流向洞外,成了汩汩清泉,向山下流去。田地滋潤了,莊稼又活了,但龍母的淚也流干了,最后化作一潭綠水,長年澆灌著山下的田地。
龍母死后,龍子苦心修煉,與蝦兵蟹將大戰于鎮龍殿前,龍子報仇心切,就地 一滾,現 一條金光閃閃的黃龍,頭一搖,獨角撣通了“天河”,嘩嘩的大水沖瀉下來,尾一擺,“鎮龍殿”掃塌了半邊,留下了現在的絕壁深淵。龍子沖出了石洞,一聲長嘯,向天空飛去,留下瑰麗神奇的地下龍宮。人們為了紀念龍子龍母,把泉水稱作“龍湫”,石洞叫“龍泉洞”,并立碑紀念。
(穆道云 整理)
上一篇:描寫《鼓樓》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龍潭洞》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