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qū)
位于東經107度24分至111度12分,北緯30度03分至31度12分之間,地跨四川、湖北兩省的豐都、忠縣、萬縣、萬縣市、云陽、奉節(jié)、巫山、巴東、秭歸、興山、宜昌縣、宜昌市區(qū)等12市縣。景區(qū)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8℃左右。其地形地貌復雜,景色絢麗多姿,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并茂。自然景觀以江峽型為主,輔之以溶洞、高山、草場、森林等。
長江三峽西起四川省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全長193公里,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三峽內絕壁對峙,高峽束江,群山起伏,奇峰競秀,宛若山水畫廊,雖同為大尺度峽谷景觀,但又各具特色。
瞿塘峽,又稱夔峽,西起四川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zhèn),全長約8公里。從大寧河口至大溪為25公里寬谷段。三峽中,它最短,卻最為雄偉險峻。瞿塘峽名勝古跡多而集中。峽口有古城奉節(jié)、八陣圖、魚腹塔。峽內北岸有文物珍藏甚多的白帝城,驚險萬狀的古棧道,神秘莫測的風箱峽,山頂似桃子的赤甲山;南岸有書刻寶庫粉壁墻,誘人遐想的孟良梯、倒吊和尚、盔甲洞、鳳凰飲珠、犀牛望月等。瞿塘峽出口處兩岸有大溪文化遺址,是長江流域原始社會的文化古跡。
巫峽,西起四川巫山縣大寧河口,東到湖北巴東縣官渡口,全長40公里,是三峽中較長而較整齊的一峽,所以又稱大峽。巫峽的特點是幽深秀麗,主要景觀由三臺、八景、十二峰組成。三臺是:楚陽臺、授書臺、斬龍臺。八景為:“南陵春曉、夕陽返照、寧河晚渡、青溪漁釣、澄潭秋月、秀峰禪剎、女觀貞石、朝云暮雨。”巫峽風光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特別是巫峽口的大寧河小三峽,奇峰聳迭,玲瓏秀雅;香溪口的秭歸,是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和著名歷史人物王昭君的故鄉(xiāng)。巫山十二峰,屬峽中精華,所謂:“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自古到今游覽三峽的客人,莫不喜愛十二峰風光。
西陵峽,西起湖北巴東的官渡口,東到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20公里。在西陵峽內,峽中有峽,灘中有灘,過去被人們稱之為:“長江三峽西陵險。”西陵峽的特色是灘多水急。著名的灘有:青灘、泄灘、崆嶺灘等。峽中之峽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黃牛峽、燈影峽等。這些峽名形象生動,妙趣橫生;兩岸溶洞數不勝數,幽深神秘;唐代建筑黃陵廟,桔林環(huán)繞,古樸素雅;聞名遐邇的三游洞,地勢險峻,環(huán)境幽美。
位于巫峽的大寧河小三峽是長江三峽游覽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山奇雄,峰奇秀,水奇清、灘奇險,有“不是三峽,勝似三峽”之譽。
位于西陵峽內的巴東神農溪,是長江三峽旅游線探險漂流的理想之處,既可游覽勝似三峽的自然風光,又可領略與大自然搏斗的漂流樂趣,還可參與土家族的民俗風情節(jié)目。
長江三峽地處巴楚文化交界處,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史前的大廟、大溪文化閃耀著長江流域文化的光彩。加之歷代遷客騷人多到此羈旅宦游,留有大量墨跡,因而人文景觀也很豐富,尤以三國遺跡眾多,如白帝城、張飛廟、石寶寨、彝陵古戰(zhàn)場等都很著名。為繁榮文化藝術,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豐都、萬縣、宜昌、秭歸每年定期舉辦廟會。三峽藝術節(jié)、龍舟會等大型旅游文化活動。
游覽區(qū)內物產豐富,尤以柑桔著名。長江三峽地區(qū)是世界銀行資助中國長江柑桔生產發(fā)展帶。此外,生漆、藥材、絲綢、桐油、茶葉也是大宗出口產品。
自長江水域對外開放以來,游覽區(qū)內旅游業(yè)發(fā)展迅速,長江沿線的縣市都設有旅游機構,游覽和接待設施日臻完善,交通條件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區(qū)內公路四通八達,長江上每天除眾多的航運公司有定期開往沿線各地的客班船外,還有16條豪華旅游船運送來三峽旅游的海外游客。近幾年來,宜昌、萬縣的航空運輸發(fā)展迅速,游客進出三峽更加方便。
上一篇:描寫《鎮(zhèn)江市》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陳塘關》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