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石海洞鄉(xiāng)》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興文縣南部的興晏、石林、周家、德勝鄉(xiāng)境內,景區(qū)面積70平方公里。石海洞鄉(xiāng)是以巖溶地貌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它以石林、溶洞為基礎構景,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態(tài),地下溶洞縱橫交錯,洞中有洞,如迷宮仙境。景區(qū)已發(fā)現(xiàn)大小溶洞183個,其中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溶洞20多個,最大的達20多萬平方米。現(xiàn)已開放的天泉洞,洞體規(guī)模宏大,為多層長廊和大廳狀地下巖溶洞穴,洞道總長4.2公里,總面積81168平方米,總體積270萬立方米,分“穹廬廣廈”、“長廊石秀”、“云步通幽”、“石花奇觀”、“瀉玉流光”、“石林仙姿”、“天泉明宮”七個大廳。因洞中“瀉玉流光”大廳頂部有個奇特的“天窗”,泉水從天窗飛瀉而下,如銀簾高掛,故名“天泉洞”。天泉洞屬空氣對流型,洞內寬敞宏偉,空氣干燥清新,四季宜人,而且洞中套洞,洞內有山、有水、有小溪、有峽谷。洞中石乳、石筍千姿百態(tài)。天泉洞后洞出口處為神奇的“天盆”(大漏斗),縣志述道“回壁光峰,中藏深壑”。其形狀上大下小,形同一個巨大的天然漏斗。當?shù)厝朔Q之為“天盆”。屬世界之最。石海洞鄉(xiāng)中心景區(qū),地下是溶洞,地上是石林。在方圓14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地表上,有典型而齊全的石芽式、棋盤式、尖脊式、石林式等奇峰怪石,構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石海洞鄉(xiāng)。地面景區(qū)的主要景點有迎賓石、夫妻峰、七女峰、天涯望歸人、白龍馬、金龜戲狗熊、雙獅爭繡球、農女牧羊、飛來石、群羊下山、八戒石、二龍戲水、蘑菇石、畫中人、翠屏古塔、斜塔、石林疊翠、石林翠竹、龍牙觀瀑等。景區(qū)附近還有都掌人古城遺址九絲山、凌霄山。
〔古詩文賞析〕 望 夫 石唐·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相傳,古代有個女子,因為丈夫離家遠行,經久未歸,就天天上山遠望,盼望丈夫歸來。但是許多年過去了,丈夫終未回來,這女子便在山巔化為石頭。石頭的形象如一位女子翹首遠望,人們就把此石稱作望夫石,此山稱作望夫山了。這個故事由于流傳廣泛,許多地方都有望夫石、望夫臺。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不少以這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傳說作為題材的作品,王建的這首《望夫石》感深情切,在眾多的詩作中獨具特色。
頭四句繪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動感人的圖畫。這里有浩浩不斷的江水,江畔屹立著望夫山,山頭佇立著狀如女子翹首遠眺的巨石。山,無語佇立;水,不停地流去。山、水、石,動靜相間,相映生輝,形象之鮮明,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段描繪中,包孕了豐富的思想內容,融入了詩人的深摯情意。“望夫處,江悠悠”,寫出望夫石的環(huán)境、氣氛。“悠悠”二字,描繪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絕,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渲染了濃郁的抒情氣氛,同時又襯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靜立江邊的石頭寫活:仿佛是一尊有靈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翹首遠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這種以動景襯靜物的手法,不僅使畫面生動,有立體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婦懷遠、思念之情的綿綿不絕。
“化為石,不回頭”,詩人又以擬人手法具體描繪望夫石的形象。人已物化,變?yōu)槭^;石又通靈,曲盡人意,人與物合,情與景諧。這不僅形象地擬畫出望夫石的生動形象,同時也把思婦登臨的長久,想念的深切,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刻畫得淋漓盡致。這二句緊承上文,是對古老的優(yōu)美的民間傳說作了生動的藝術概括,著筆不多,卻收到了動人的藝術效果。
接下去,“山頭日日風復雨”,是說望夫石風雨不動,堅如磐石,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長久地經受著風吹雨打,然而它沒有改變初衷,依然佇立江岸。這里寫的是石頭的形象和品格,說的仍是思婦的堅貞。她歷經了種種艱難困苦,飽嘗了相思的折磨,依然懷著至死不渝的愛情,依然在盼望著,等待著遠方的行人。這純樸而優(yōu)美的節(jié)操,這堅貞的愛情,難道不令人同情和起敬么?
千種相思,萬種離情,她有多少話要對遠行的丈夫傾吐啊!“行人歸來石應語”,詩人在結句處把筆宕開,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遠行的丈夫歸來之時,這佇立江邊的石頭定然會傾訴相思的衷腸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歸?“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丈夫可曾知道思婦的相思么?行人歸來日,石頭能否說話呢?這些都留給讀者去思索,詩人就此戛然停筆了。結句實在是含悠然不盡之意,給人以美的啟示和美的享受。
(張秉戌)
〔現(xiàn)代散文〕蜀境山川,千姿百態(tài),各呈異彩,峨嵋的秀麗,青城的幽深,夔門的險峻,劍閣的雄奇,都令人心馳神往。而今,雄踞于川南邊陲的興文石林,則又以她獨特的風韻,躋身于這些名山大川的行列而親切地招引著人們。
興文石林,綿亙數(shù)十里。地上石林地下溶洞,各具特色,相映成趣,她雄偉、神奇,因而聞名遐邇。
我們從興晏出發(fā),向西拾級而上,不一會便到了石林大門。門口,兩塊巨石拔地而起,夾著一條兩尺來寬的石板通道。有詩云:“雙闕云聳以夾路,瓊臺中天而懸居。”說的是石林大門的景象,一路走去,只見沿山攢聚的怪石奇峰,姿態(tài)萬千;有的玲瓏剔透,有的軀干壯實。雄踞的獅頭石,宛然雄獅昂首長嘯;巧插一旁的天然斜塔,看似覆卻又寧折不彎。登山而上,小路更漸崎嶇曲折,有時不及百步就連轉數(shù)彎。身臨此境,倍覺山高天小,如入仙鄉(xiāng)。逶迤前行,迎面又一屏風擋道,幾疑路絕,仔細尋找,方見石級又從兩石夾縫中飄然而去。翻過關隘,繼續(xù)前行,山影緩緩退去,環(huán)境漸趨寬敞,這便是人們所說的“大地方”了。這時,你縱目四望,只見周圍的石壁、石柱、石筍、石屏、石峰,錯綜雜陳、安插奇巧,好似一幅天降名畫,鑲嵌在你的周圍。面對它們,閉目凝思:這活躍在千山萬壑中的一群群精靈,像是什么呢?像人,如仙,似飛禽走獸,若屋宇亭臺,有的什么都不像卻又很美。或取其形象,或取其神韻,或取其與周圍事物的關系,它們也就都有了各自的名字:蘑菇石、駱駝峰、雞冠石、王冠洞、沖天華表、獅子戲繡球等等。你可以想到,身臨其境,睹物遐思,該是多么有趣啊!
在“大地方”稍事休息后,我們折而向東北方向,繼續(xù)前行。走不上一華里,便來到了夫妻峰下。這一帶的特點是伴隨著每一個景物,都有一則優(yōu)美的民間故事,就以夫妻峰來說吧,它們是突兀于群峰之上的兩座石柱,一高一矮,相互偎依。高的略略低頭,矮的微微仰首,恰似夫妻二人在悄悄絮語。傳說在很早以前,這里有一個美麗姑娘,愛上了一個勤勞的小伙子,誰料一個財主見了,便要強娶姑娘作妾。一天深夜,姑娘焦急地約上小伙子一起逃跑。哪知剛剛上路,財主就帶人追來,山巒重疊,看不見路,追趕的人一步步逼近,走投無路了,這一對戀人手拉手雙雙跳下了懸崖……這以后,在姑娘和小伙子殉情的地方,慢慢升起了兩座石柱,善良的山區(qū)人民祝愿他們上了天堂后能諧夙愿,結成一對美滿的夫妻。于是取名叫“夫妻峰”。
從夫妻峰往南,經過長達三華里的一段石門坎,便來到了十景中的最高峰——山鷹峰。要攀登上去并非易事,必須先下到一個深溝里,才能覓路而上。一步一層樓,似往天上走,我們終于攢上去了。登高一望,啊!石林奇觀,美不勝收。你看,一景一奇,挺如奔虎,宛若游龍。背面,一壁石屏,似刀砍斧削,整齊精巧。山下,清泉從洞中汨汨流出,清澈透明,喝上一口,滿嘴醇香。溝底,怪石似群鷹飛涌;坡上,石林如大軍列陣。這個山鷹峰,聳立于石井之巔,形似一只昂首前方似將展翅藍天的雄鷹。那石峰下的許許多多溶洞上的巖壁,就是它們棲息的最好場所。果不,我們老遠一聲吆喝,就有幾只山鷹突地從洞壁中奔出,“呼”地凌空而起,直刺藍天。
從山鷹峰盤旋而下,山勢漸緩,往東走上五里,便來到了別有風致的石海。這里,石頭密而淺,光而滑,且半沒于地下,仿佛滿山遍野的牛羊。這一帶又是優(yōu)美的神話的海洋。就以“龍女牧羊”來說吧,相傳好多年前,天大旱,人們吃水都困難,秧子更栽不下去。有幾個青年小伙子不信地下會沒有水,帶上干糧直奔山鷹峰下,終于找到了一股清泉。他們挖好一個水池,卻總是蓄不滿。一天,天還未亮,一個叫小泉的青年一早就來到池邊,只聽見霧氣中有個姑娘的聲音:“干田種洋芋,山上放牛羊。”小泉尋聲找去,什么都沒有。以后,人們明白過來了,這是在叫大家改變生產方式。所以,至今這里都還保存著半耕半牧的習慣。那水池邊,巖石上,姑娘站過的地方,便化成了龍女石。在她的后面不遠,還有“七仙女朝王母”,這又把神話從海里講到天上去了。
“奇峰八面玉玲瓏,深憾吾身只二瞳。”今天,在游覽了興文石林后,我敢說:在天府之國的這些名山大川中,作為新興的游覽勝地石海洞鄉(xiāng),如果同峨嵋、青城相比,是不會遜色的。
(黃均泰)
〔民間文學〕 遠古時代,浩瀚的大海洶涌奔騰在興文石海洞鄉(xiāng)。可是有一天,太陽剛剛落山,烏云就象小山似地壓向海面,閃電的長劍嘩啦啦切開了大海,霹靂特拉拉炸裂了天地。滾滾的海浪沉入海底,海水不知跑那去了。當魚群、蛟龍從莫名的驚嚇中抬起頭時,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啦。海水消退后,顯現(xiàn)出的海底竟是濃蔭覆蓋的綿延崛起的石林。水族們要想入海已不可能。橫遭劫難的天龍王只剩下最后的一件寶貝一鎮(zhèn)海神珠啦。就是這顆神珠召來了陰河水,才讓水族們定居在石海洞鄉(xiāng)下面。這神珠是天龍的女兒玉龍公主的生命。
忽然有天傍晚,天龍洞上卷來了一股黑風,一下就迷住了鎮(zhèn)海神珠四射的光華。黑風在洞里嘶喊了整整一個夜晚,天亮時,風停了,寶珠卻黯然失色,不翼而飛。天龍急忙提锏騰入云空,盜珠的黑水怪也剛剛離開洞口,正好和天龍打一了個照面。
心如毒蝎的黑水怪虛晃一叉躲過天龍的追殺,突然搖動尺多長的須發(fā),伸出九個如虎如獅的腦袋,噴出九股毒焰,燒得天龍跌下云頭。
天龍捂著燒得發(fā)紅的鱗甲回到洞里,神龍、飛龍前去報仇也負傷歸來。黑水怪更加猖狂,每日里捕食水族,以致兩年后就只剩下天龍、飛龍、神龍三個洞啦。黑水怪一刻也沒忘記來天龍洞口辱罵、挑釁。氣死了天龍的妻子,天龍幾次出戰(zhàn)報仇,都大敗而歸。從此緊閉洞口,整日價傷心落淚,憂郁成疾,玉龍公主守在爹爹的病榻前,一年年長大了。
公主雖然是淚水里泡大的,卻象出水的芙蓉一樣美麗嬌艷。月里嫦娥見了也編了一支新的霓裳羽衣曲,贊美公主的美麗、善良、多情、堅貞。
那年,六月六,天龍七十大壽,公主十八輪花開。龍宮水族全接到了巖鴉姑娘送去的請?zhí)麄兩碇⒀b象過節(jié)一樣來到天龍洞。
神龍王帶著天之驕子神地保來了。
飛龍王帶著海上神鷹飛天鵬來了。
神地保今年剛滿二十,長得比他爹年輕時更威武,他能將七八千斤的大刀耍得象草根一樣亂飛。他是條雷水龍,性情剛烈,嫉惡如仇,聽說他發(fā)火時一拳頭打倒了連天山上的倚天石墩。
飛天鵬才十九歲,個頭沒爹高,胳臂卻特別長,他能鵬翅,眨眼飛越萬水千山。他表面靦腆秀氣,發(fā)怒時手中的那支八千斤長矛一下就穿透飛來山,殺死了山那邊的猛虎。
他們第一次來看望玉龍妹妹,心里卟卟地跳,不知道妹妹是不是喜歡他倆。
玉龍公主姍姍舉步,扶著天龍含笑走來。
神地保慌忙獻上瑤池仙桃祝壽。
飛天鵬匆匆捧上南海蓬萊島上的佛手瓜賀喜。
而天龍則面帶凄愴,怨結眉宇。飛龍、神龍早已看出大哥心事,便激他說道:“如此風光,顯我龍族喜兆,豈能坐視默對。來,孩子們顯顯你們的本事,給你伯解憂。看我龍宮后起之秀,未必不是鎮(zhèn)海神柱,鎮(zhèn)天寶塔。”
天龍哈哈大笑,龍族有如此英雄后輩,不愁黑妖不除。
玉龍公主云里吹簫,凄凄簫聲,滿含深情。兩位龍子立刻明白了玉妹的心愿,當即向伯父提出要到黑風洞殺死黑水怪為妹妹搶回鎮(zhèn)海神珠。
向伯父和公主深深一揖,二龍騰空飛起,似隱雷滾過石林。天龍驚望轟響天空,玉龍女朝天邊拋出手中搖曳的芙蓉,睡蓮。
沒一會,天鵬飛到黑風洞下,巡洞的妖兵嚇得驚鳴吶喊。正在洞內撕吃水族的黑水怪,慌忙抓過鐵叉迎出洞來。
他看不清來者是誰,只見了刀如泰山壓頂,矛似利箭穿心。黑水怪大驚失色,忽地一滾化著濃煙沖出洞外。
洞外晴空麗日,豈讓黑煙迷亂,大鵬的鋼爪直撲黑煙,黑煙滾落在石林中。黑水伸出九個如獅如虎的腦袋噴出九股紫色毒煙,撲向二龍。
二龍也就地一滾,麗空頃刻烏云四合,狂風呼嘯,電閃雷鳴,白浪滔天,樹倒巖裂,一股股巨浪卷向烈焰。
飛天鵬金翅下射出的萬桿響箭扎在黑水怪身上,火花迸濺。神地保大刀劈來,黑水怪三頭落地。
神地保散開龍掌,“嘩拉”一聲地裂巨口,把黑水怪打跳了出來。黑水怪一叉戳來,神地保慌忙閃過,墨水怪霍地騰空逃走,飛天鵬、神地保揮刀緊追!
多么激烈的廝殺響徹天空、大地,勇猛的追擊直到海角天涯。攬翻了東海狂濤,震動了南海水宮,格殺在南天門口,追到了閻羅地府……
從冬到夏,從春到秋。縱橫幾萬里,上下十輪春,終于打回黑水洞口,割下了黑水怪最后一顆腦袋。黑水怪因為吞食水族太多,化成了一條黑水河,從臥虎嶺下流進了珙縣與興文交界的龍?zhí)丁?br>
兩位龍子捧著光華四射,映天照地的寶珠得勝歸來。
但當他倆剛走進龍洞口,便隱約聽到水族們傷心的哭聲。凄凄慘慘似鋼針扎心。龍子慌忙奔向迎客廳,但見大廳里檀香縷縷罩著垂飄的素幡黑紗。
“伯父!伯父!玉妹!公主!寶珠搶回來啦……!”
龍子的喊聲在大廳里回蕩,卻只有更悲慘的慟哭相應。
天龍顫巍巍由丫環(huán)扶著蹣跚地走來。他已經老得連路也走不動了,失神而呆滯的眼睛,一見寶珠卻涌出了河水般傾瀉的淚水。
天龍呵,你在哭什么?玉妹,公主呵!為什么珠光下不見你的笑臉?
“她,她死了啦……”
“死了?!”二龍驚叫著隨天龍追出洞口。
還記得嗎?玉妹就在那兒向二龍哥哥拋起祝福的花瓣的。山頂?shù)幕ㄟ€是那樣的紅,石上的草還是那樣的青。紅花碧草沾滿了妹妹的淚水,象她渴盼的眼睛望斷了黃昏,望斷了朝霞。等呵,想呀,盼呀!大鷹捎去她的口信,南雁卻沒有帶回歸音。
“伯父,妹妹埋在那兒?”
天龍微微抬起手指著洞口小河邊高聳的石林。二龍奔向石林,將閃光的寶珠輕放在玉龍公主墓前那根光華如玉的將軍石柱上,然后嚎啕大哭抱著將軍石柱,凝視著光華奪目的寶珠。
哭聲感動得老天也陪著灑了三十二天滂沱淚柱。
淚水化為流遍石林淙淙的小溪……
天放晴了。二龍也奄奄一息。當飛龍、神龍趕來看望兒子時,只聽到了一句話:“妹妹,寶珠搶回來了,哥哥正捧到你面前,你看見了嗎?你高興嗎?你快笑呀……”
去看看那兩條堅貞、多情、善良的石龍吧!那就是二龍變的。他們倆把搶回的鎮(zhèn)海神珠獻給了玉龍妹妹,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妹妹啦。
天龍洞口,石林叢中,將軍石柱上的寶珠有多美、多亮、多動人呀!
(周德康)
上一篇:詠《南京·石頭城》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太湖風景名勝區(qū)·石湖》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