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士元
昔別醉衡霍①,邇來憶南州。
今朝平津邸②,兼得瀟湘游③。
稍辨郢門樹④,依然芳杜洲⑤。
微明三巴峽⑥,咫尺萬里流。
飛鳥不知倦,遠帆生暮愁。
涔陽指天末⑦,北渚空悠悠⑧。
枕上見漁父,坐中常狎鷗⑨。
誰言魏闕下⑩,自有東山幽(11)。
【注釋】
①衡霍:即衡山,位于今之湖南。②平津:地名,故地在河北鹽山縣南。漢武帝時,公孫弘為相,封為平津侯。“平津郾即宰相府郟③瀟湘:此泛指湖南地區(qū)。④郢(ying):古代楚國都城。大致在湖北江陵一帶。⑤芳杜:即杜若香草。⑥三巴峽:即長江三峽。⑦涔陽:洲名。在今湖南省涔水北岸、澧縣附近。屈原《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 ⑧北渚:指洞庭湖北岸的小洲。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 ⑨狎鷗:《列子》:“海上之人好鷗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數(shù)而不止。”鷗,水鳥,古稱忘機鳥。⑩魏闕:朝廷的代稱。古代宮門上有巍然高出的樓觀,即叫魏闕,其下兩旁為懸布法令的地方。(11)東山:指東晉時宰相謝安隱居會稽的地方。
【評說】
本詩選自《全唐詩》卷二四八。
郎士元(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九月授渭南尉,歷右拾遺、員外郎,出為郢州刺史。與錢起齊名,時稱“前有沈、宋,后有錢、郎”。擅長五律,工于發(fā)端,風(fēng)格閑雅,時人以為近于謝靈運。
劉相公,指劉晏,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代宗廣德元年(763)拜相,大歷中累官吏部尚書等,掌財賦20余年。德宗建中元年(780)貶忠州刺史,七月賜死。
郎士元是中唐時期較為出色的一位詩人,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列其詩為下卷之首。這首《題劉相公三湘圖》被收入高棅的《唐詩品匯》,喬億《大歷詩略》贊其“古韻鏗然,五言佳境”。
詩的前四句首先點明《三湘圖》主旨,即此圖含有“瀟湘游”之意。接下寫圖中所繪景物。詩人把山水草木、飛鳥遠帆、漁父沙鷗等巧妙組合在一起,時遠時近,變化多端,宛如《三湘圖》再現(xiàn)。其中用“稍辨”、“微明”來表示遠景,用詞精微巧妙。“飛鳥不知倦,遠帆生暮愁”兩句寫近景。“不知倦”表示畫面“飛鳥”永遠保持著振翅飛翔之勢;“生暮愁”表示“遠帆”無處停泊、一直行走之狀。兩句從側(cè)面稱贊畫家畫藝高超,描物狀態(tài)栩栩如生,同時這兩句以靜寫動,想象豐富,寫畫而不著痕跡,頗見詩人功力。高仲武稱其“可以齊衡古人,掩映時輩”,并非虛言。“枕上見漁父,坐中常狎鷗”兩句寫畫上漁父、鷗鳥之景,極盡臥游之興,寫足“瀟湘游”之意。詩的最后兩句“誰言魏闕下,自有東山幽”,則以東晉時著名宰相謝安喻劉晏,言劉晏雖在朝廷之上,身居宰相之位,卻有如謝安歸隱東山之雅興,再次點明了《三湘圖》所體現(xiàn)的臥游歸隱之意。而以謝安來比劉晏,可謂頌揚得體,顯示了大歷詩人的才情。
上一篇:《題劉照村自鏡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劉西臺清白軒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