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江蘇省·蠡湖·蠡園》古詩詞賞析大全
蠡湖,在江蘇無錫市西南,是太湖的一部分,古時又名五里湖,或五湖,湖濱有蠡園。相傳春秋末年越國滅吳后,大夫范蠡目睹越王勾踐的種種行為,知其可共患難,而難以共處樂,遂偕西施泛舟五里湖上而隱退,此湖也因之得名。蠡園三面臨湖,亭、廊、堤均傍水而筑,千步長廊,曲岸枕水,壁上嵌有蘇軾、米芾、王陽明書法碑刻。整個蠡湖在遠山近水的襯托下,外景開闊,風光明媚,景物秀麗。
千重越甲夜城圍,戰罷君王醉不知。
若論破吳功第一,黃金只合鑄西施。
[詩名] 蠡口
[作者] 鄭獬,字毅夫,安州安陸 (今湖北安陸) 人。宋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第一,歷任翰林學士、杭州太守。散文豪偉峭整,詩亦壯爽明快。
[注釋] ●千重句:說越軍在夜里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甲,戰甲,代指戰士。越甲,指越國的軍隊。●戰罷句:謂吳軍戰敗,吳王還在宮中享樂,沉醉不知。君王,指吳王夫差。●黃金: 范蠡輔佐勾踐滅亡吳國后,辭官隱退,泛舟于五湖 (太湖)。越王為表彰范蠡的功勞,令工匠用良金 (銅)鑄范蠡之像。●西施。越國美女,越國被吳國打敗后,越王勾踐用范蠡計,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以求媾和。夫差后來專寵西施,沉湎酒色,不問國政,最后被越國滅。●黃金只合鑄西施:是說若論破吳的功勞,數西施為第一,應當拿黃金鑄西施之像才是。
霸越平吳,扁舟五湖。
昂昂之鶴,泛泛之鳧。
功成身退,辭榮避位。
[詩名] 剪燈新話·龍堂靈會錄(選六句)
[作者] 瞿佑,字宗吉,明代錢塘人,學博才瞻,洪武中為臨安教諭,永樂間官周王府長史。
[注釋] ●霸越: 滅吳以后稱霸的越國。●扁舟:指范蠡乘扁舟出五湖。●昂昂之鶴: 昂首長鳴之鶴,喻范蠡的氣節高尚,不圖功名。●泛泛之鳧: 泛,泛舟。鳧,游禽,既會飛翔又會游水的野鴨。此句喻范蠡泛舟五湖,并遠走高飛。
君不見
五湖范蠡載西施,一舸鴟夷去不還。
[詩名] 留侯祠 (選句)
[作者] 王曇,字仲瞿,清秀水 (今浙江省嘉興市) 人,又名良士,乾隆舉人,工畫,好游俠,通兵家言,詩文均出眾,竇光鼐評其 《西楚霸王廟碑》,謂二千年無此手筆。
[注釋] ●五湖句:指范蠡攜西施泛舟五湖而去的傳說。●舸:舟船。●鴟夷:皮囊。《史記·越世家》:“范蠡泛海出齊,變姓名,自號鴟夷子皮。”即稱自己是盛水的皮囊,以表明自己清高脫世。
垂虹五百步,太湖三萬頃。
除卻岳陽樓,天下無此景。
范蠡挾西施,功名付煙艇。
[詩名] 松江舟中四首 (一) (全詩8句)
[作者] 戴復古,宋代詩人。
[注釋] ●松江:指吳淞江。●垂虹:吳江垂虹橋。●除卻二句:言太湖堪與岳陽樓前洞庭湖相媲美。●功名句:指范蠡偕西施泛舟的故事,說范蠡拋棄功名,泛舟太湖,歸隱鄉里。
有客風塵歸去來,兀然孤坐水中臺。
九龍山似翠屏立,五里湖如明鏡開。
春雨鱖肥菰米飯,秋風鱸美菊花杯。
蒹葭白露伊人在,恣問江天亦快哉。
[詩名] 蠡湖水居
[作者] 高攀龍,字存之,又字云從、景逸,明代無錫人。萬歷進士,能詩擅文。熹宗時官左都御史,因反對魏忠賢,被革職。為躲避閹黨陷害,一度結廬五里湖畔隱居,但宦奸閹黨仍不放過他,派人往捕。后投水自盡。
[注釋] ●水居:系作者為躲避閹黨陷害,在五里湖畔建造的讀書處。這首詩即作者隱居時所寫。●客: 作者自稱,因作者過去一直奔波在外為官,今歸來無錫,故稱客。●水中臺: 指水居的“可樓”,是水居的一室,為作者經常登而望湖的地方。●九龍山: 即惠山。●鱖:太湖中一種名貴的淡水魚,盛產于春季。張志和有詩:“桃花流水鱖魚肥”。●菰米飯:菰米燒飯,糯軟香滑。●鱸:也是太湖的一種名貴的魚。每逢秋季,格外肥美。●菊花杯:指秋天品酒賞菊。●蒹葭句:《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伊人,那個人。因為詩人居于水中央,所以化用 《蒹葭》詩意抒懷。●恣問: 無拘無束地發問。
曲岸枕波波挽廊,云峰似獸戲堂窗。
紅桃扶柳臨風展,新燕不識舊夢章。
[詩名] 無錫蠡園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波挽廊:園中“千步長廊”傍水而建,似形成水波挽長廊的美景。
上一篇:關于描寫《安徽省·虞姬墓》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湖北省·襄陽老龍堤》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