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
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亭臺。
梁塵寂寞燕歸去,黃蜀葵花一朵開。
這是詩人的一首秋日感懷之作,因其中第二句而著稱。
“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亭臺。”從這兩句詩意來看,順序恰應打個顛倒。第二句寫“傷懷”的地點(“舊亭臺”)和時間(“去年天氣”)。詩人故地重游,亭臺依舊,天氣依舊,自然會引起對“去年”出游情景的追憶:正值秋高氣爽之時,偕諸友出游,“歌聲”笑語,觥籌交錯,極盡歡樂之能事。然而,眼下這一切卻都已成為美好的回憶,那“歌聲”笑語,暢聚之情,如同東去的流水,全無法復返。這怎么能不令人感傷而喟嘆!這里,第一句中的“流水”與第二句中的“去年天氣”相切,第一句中的“歌聲”與第二句中的“舊亭臺”相切。天氣相同,然而卻已是新一年中的秋光,無法重復,詩人由此觸發的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悵惘,人生易老的感傷;亭臺依舊,然而“歌聲”卻如同那流逝的時光,不可再現,詩人由此產生的是對美好情事的流連和懷念。這雖然是即景興感,但其中也顯然包含某種哲理性的思維。
接下來,詩人繼續寫故地重游時的現情現景:“梁塵寂寞燕歸去,黃蜀葵花一朵開。”隋代薛道衡的《昔昔鹽》中,曾用“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兩句來描寫婦人空閨中的寂寞景象。詩人或許此處受了影響。“亭臺”樓閣仍在,但梁上卻落滿了灰塵,連去年曾巢居于上的燕子也不知飛往何處,適見其荒涼之狀。呈現在詩人眼前的,惟有一朵黃色的蜀葵花,獨自在空中搖蕩,使人尚能感受到一點生氣。那么,今昔對比,盛衰變易,詩人的感傷之情,無疑較上面又深入了一層。這種荒涼的原因何在?詩人雖沒有說明,但極可能與其所處的戰亂頻仍、萬方多難的晚唐時代有關。這種荒涼殘破的景況,在詩人集中多有反映,像下面這首:“秋光不見舊亭臺,四顧荒涼瓦礫堆。火力不能銷地力,亂前黃菊眼前開。”(《初還京師寓止府署偶題屋壁》)便是一例。
許學夷《詩源辨體》云:谷詩除二三十篇外,“聲盡輕浮,語盡纖巧”,“村陋不足錄也”。這種論斷,顯然不合實際。谷詩中確有氣格纖弱之句,如:“艷和蜂蝶動,香帶管弦聞。”(《水林檎花》)“睡輕可忍風敲竹,飲散那堪月在花。”(《多情》)工麗處有似溫、李部分詩作,因過分雕琢,故詩風顯得綺靡無力。但這在谷詩中數量極少,不足為病。此外,谷作中尚有少量詩句,如:“小桃新謝后,雙燕卻來時”(《杏花》)、“又逐流鶯過短墻”(《燕》),頗類詞語,但亦無傷。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內,不但擷取了本詩的秋日傷懷之意,而且徑取詩中的“去年天氣舊亭臺”全句入詞,若自己出,竟為千古絕唱。
上一篇: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唐彥謙《文惠宮人》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