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京口北固亭懷古①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②。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③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④。
元嘉⑤草草,封狼居胥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⑦,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⑧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⑨。
【注釋】
①京口北固亭: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北固亭,在鎮江市東北北固山上,臨長江,又名北顧亭。此詞系開禧元年(1205)春作者知鎮江府時所作。
②孫仲謀:孫權,曾居于晉陵郡丹徒縣之京口里,后建都于此。
③寄奴:南朝開國宋武帝劉裕小字。劉裕先祖隨晉室南渡,世居京口,劉裕早年于此起事,率兵北伐,收復大片失地,并平定桓玄叛亂,代晉而稱帝。
④想當年三句:承上遙想當年劉裕兩度揮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
⑤元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年號(4 2 4-453)。劉義隆于元嘉年間,草率出兵北伐,結果慘敗。
⑥封狼居胥:《史記·驃騎列傳》:漢武帝元狩四年,大將衛青、霍去病率軍勝匈奴,追擊至狼居胥,封山(在山上筑壇祭神)而還。
⑦四十三年:稼軒自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作此詞時正是四十三年。
⑧佛貍祠:在今江蘇六合縣瓜步山。魏太武帝小字佛貍,他擊敗南朝王玄謨北伐軍后,追至瓜步山,于山上建立行宮,后稱佛貍。
⑨憑誰問三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于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于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日:‘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評點】
岳坷《史》:微覺用事多耳。
羅大經《鶴林玉露》:此詞雋壯可喜。
楊慎《詞品》:稼軒詞中第一。發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氣奔注,筆不得遏。廉頗自擬,慷慨壯懷,如聞其聲。謂此詞用人名多者,當是不解詞味。
李佳《左庵詞話》:此闋悲壯蒼涼,極詠古之能事。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稼軒詞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本詞略),才氣雖雄,不免粗魯。
沈祥龍《論詞隨筆》:稼軒《永遇樂》,岳倦翁尚謂其用事太實。然亦有法,材富則約以用之,語陳則新以用之,事熟則生以用之,意晦則顯以用之,實處間以虛意,死處參以活語,如禪家轉法華,弗為法華轉,斯為善于運用。
陳洵《海綃說詞》:使事雖多,脈絡井井可尋。
上一篇:馬子嚴《月華清(憶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永遇樂(明月如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