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青玉案》·曹組
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霄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鄉愁的小詞,上半片寫景,下半片抒情,景與情構成一種反襯關系,使全詞迭宕起伏,別有情趣。
上片一起手,作者就先推出了一幅明麗清爽的秋日山行圖,并巧妙地點明季節、氣候、地點和行人。時值清秋,剛剛經歷了一場秋雨的洗滌,山顯得格外青翠,纖塵不染,各種樹木因霜變色,呈現出斑斕多彩的錦繡姿色,如同一串跳動的歡快音符。這時,行人沿著陡峭的山路在繼續跋涉,曲折而陡峭的小路,讓人懷疑來到了極地絕境。然而,轉過山崖,一派令人歡欣鼓舞的繁華景象突然映入行人的眼簾,曲水潺潺,錚鏦傳響,幾十戶人家臨水而居,更有那酒旗飄飄,挑出沙岸,雖然都是竹籬茅舍,簡樸平實,卻宛然山中都市,給人溫馨而熱鬧的感覺。
過片以后,詞人筆峰一轉,用一“恐”字推出凄涼的鄉愁?!爸豢粥l心起”,正好說明鄉心時時潛伏在行人的意識中,漸行漸遠,不由自主地“鳳樓遠,回頭謾凝睇”。這里的“謾”不是輕謾,而是空泛的意思?!傍P樓”也不是帝妃的居所,而是指妻子居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是家鄉了。家鄉已經太遠了,早就超出了目力所及的范圍,更何況是在山回路轉的山中,所以,只能面對家鄉的方向,“回頭謾凝睇”了。詞的結句采用的是設想的方式,“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征雁是自況,征雁秋天南飛,離北方的家鄉越來越遠,同這位行人的處境正相一致; “半窗殘月”是語關雙方,都是各半不圓的意思,與行人同家人天各一方的處境完全吻合,雖是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卻同抒情主體的情況非常切合的。再回盼詞首,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上一篇:惠洪《青玉案》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吳潛《青玉案》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