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嵇康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秀才,即嵇康的哥哥嵇喜,曾經舉秀才,后被征從軍。這首詩就是嵇康借描繪嵇喜在高山平原行軍休息時的情景,抒發自己崇尚自然,信奉老莊人生哲學的志向,表達出詩人對世態炎涼,人情淡薄的不滿與慨嘆。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政治上反對當時權臣、后來篡位的司馬氏。他愛好莊老學說,常在自然與音樂中陶冶性情,借以發泄內心對現實的憤懣。本篇就是一首為人稱道,風格清峻雄秀,達意委婉的佳作。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是想象嵇喜率領步卒徒步息憩在長著蘭草的野地里和華山上。“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磻,古時用絲做繩系在箭上射鳥叫做弋,在系箭的絲繩上加系石塊叫做磻。皋,水邊地。綸,釣絲。這是說在皋澤之地弋鳥,在長河之中釣魚。以上好一幅優美的自然圖景,蘭圃、華山、平皋、長川,有山有水,山水交融,淡淡幾字給我們勾勒出一幅天高云淡,萬物爭榮的絕妙風景畫。高山流水,花草魚鳥是詩人理想人格的寄托;安居田園,縱情放任的漁獵生活,正是隱者絕仕避世,超凡脫俗的最好去處。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眼望著鴻雁歸去,手里揮撥著五弦琴。形象地表現出作者高雅的情致和對自由生活的無限向往。”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多么自在悠悠的生活。“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在天地之間自由自在地游樂,無拘無束地活動,一心體悟“道”之所存。“太玄”即自然之道。在詩人看來,觀賞著任飛的鳥兒,傾聽著音樂的節拍,體悟著“道”之韻味,實在是隱者理想的圣地,追慕的境界。這里反襯出現實社會的黑暗污濁,扼殺自由,束縛人性。作者正是通過對隱居生活的縱情描繪來抨擊時政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釣叟,指道家師祖莊子。筌,捕魚的工具。《莊子·外物》曾記載:“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魚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說明言論是表達“道”的手段,領悟了“道”,手段也就不需要了。詩人在此贊賞莊子的這段話,說明“游心太玄”的樂趣無待言說,暗寫世間知己寥寥。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郢,古地名,春秋楚國的都城。《莊子·徐無鬼》有一段寓言說,曾有郢人將白土在鼻上涂了薄薄一層,像蒼蠅翅似的,叫匠人用斧子削去它。匠人揮斧成風,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干凈了。郢人的鼻子毫無損傷,面色也絲毫不變。郢人死后,匠人的這種絕技也不能再表演了,因為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合作者了。這是莊子在惠施墓前對人說的,表示惠施死后再也沒有談論的朋友了。嵇康引用這個典故,一下點明了全篇的旨意,自己的高雅情趣,在當時社會里找不到知音,不滿之情流于言外。
曹魏末年,司馬氏掌握大權之后,對政治上的反對派殘酷打擊,當初反對司馬氏集團的所謂“竹林七賢”,除嵇康、向秀之外,都程度不同地屈服于司馬氏的勢力,或賣身求榮,或委曲求全,往日的快意自適不復存在了。詩人正是帶著這種滿腔怨嘆,來懇望哥哥嵇喜能看破仕途,”逍遙游太清,攜手長相隨”(嵇康《贈秀才入軍(其一)),成為知己。
因此,嵇康的絕仕避世,向往大自然,實質是對司馬氏集團的抗議,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是他試圖以山水自然作為自己知心朋友的一種表現。本篇峻潔秀麗,達意曲折隱晦,將深深的哀怨之情,溶于峻秀的繪景狀物之中,寓景于情,不愧為歷來為人稱道的名篇。
上一篇:《贈王桂陽·[南北朝]吳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贛江舟中棹歌·[清]魏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