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滿庭芳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周邦彥
周邦彥
鳳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光,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周邦彥為北宋末期詞學大家。由于他深通音律,創制慢詞很多,無論寫景抒情,都能刻畫入微,形容盡致,章法變化多端,疏密相間,筆力奇橫。王國維推尊為詞中老杜,確非溢美之詞。
周邦彥于哲宗元祐八年(1093)任溧水(今江蘇溧水縣)令,時年39歲。無想山在溧水縣南18里。
上片寫足江南初夏景色,極其細密;下片即景抒情,曲折回環,章法完全從柳詞化出。
“鳳老”三句,是說鶯雛已經長成,梅子亦均結實。“憑欄久”承上,意謂上述景物,均是憑欄眺望時所見。詞意至此,進一步聯系到自身。“黃蘆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之句,點出自己的處境與被貶謫的白居易相類。
周邦彥自元祐年離開汴京,先后流宦于廬州、荊南、溧水等僻遠之地,故多自傷身世之嘆,這種思想在本詞中也有所反映。但本詞的特色是蘊藉含蓄,詞人的內心活動亦多隱約不露。例如上片細寫靜景,說明作者對四周景物的感受細微,又似極其客觀,純屬欣賞;但“憑欄久”三句,以貶居江州的白居易自比,則其內心之矛盾痛苦,亦可概見。下片筆鋒一轉再轉,曲折傳達作者流宦他鄉的苦況,自比為暫寄修椽的社燕,又想借酒忘愁而苦于不能,只得以醉眠求得內心短暫的寧靜。
上一篇:蔣捷《梅花引荊溪阻雪》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康與之《滿庭芳寒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