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一普呂多姆·銀河》中外哲理詩賞析
有一夜,我對星星們說:
“你們看起來并不幸福;
你們在無限黑暗中閃爍,
脈脈柔情里含著痛苦。
“仰望長空,我似乎看見
一支白色的哀悼的隊伍,
貞女們憂傷地絡繹而行,
擎著千千萬萬支蠟燭。
“你們莫非永遠禱告不停?
你們莫非是受傷的星星?
你們灑下的不是星光啊,
點點滴滴,是淚水晶瑩。
“星星們,你們是人的祖先,
你們也是神的祖先,
為什么你們竟含著淚?……”
星星們回答道:“我們孤獨……”
“每一顆星都遠離姐妹們,
你卻以為他們都是近鄰;
星星的光多么溫柔、敏感,
在她的國內卻沒有證人。
“她的烈焰散出滿腔的熱情,
默然地消失在冷漠的太空?!?br>
于是我說:“我懂得你們!”
因為你們就象心靈。
“每顆心發光,離姐妹很遠,
盡管看起來近在身邊。
而她——永恒孤獨的她
在夜的寂靜中默默自燃?!?br>
打開世界文學史冊,星夜,面對夜空,抒寫夜歌的大有人在,單純以睹月觀星寄托詩情的也不乏其人,然而《銀河》一詩與眾不同,它既不是對晝逝夜舊,大自然不竭輪回的宏觀感悟;也不是睹月思親、觀星想人情景交融的有感之作;而是一首因情設景、有感于觀星的“情詩”。因此,該詩的主觀抒情性特別強烈。雖然詩歌是以詩人與星星的對話形式寫成,但其主體是詩體主人公——詩人“我”,而不是隨詩人視線所至的銀河中的群星。這從詩的第一句就看得一清二楚。
人所共知,銀河在常人看來,它是晴空的夜晚,天空中呈現出的夾雜著許多閃爍小星的一條明亮的光帶,因看起來象條銀白色的河,故人稱銀河。它由無數的恒星構成,也被通稱為天河。無疑,這是一個專屬于星星的世界。作為“天外來客”,詩人立足于大地,仰觀夜空,向屬于遙遠而又陌生世界的群星發話,這里, “我”是主體,星是客體,主、客體分屬于兩個不同的生存環境,他們遙遙相望,表面上看彼此在用心靈的語言進行思想的溝通,實際上是詩人睹物思情,以星喻人,借以抒發人生感慨并包容哲理性思考的個人抒懷。詩人一開始就直截了當地發問:“你們看起來并不幸?!?。以“不幸?!弊鳛樵姷幕{,然后從多種角度、用多種形式和意境來闡述其所謂“不幸”的主題??偟膩碚f,詩人認定“無限黑暗中閃爍”的群星縱有“脈脈柔情,卻因無相應的回報而飽含痛苦。接著借用宗教儀式創造出一種意境,活生生地表現出群星的悲劇形象。她們猶如純潔而善良的“貞女”,組成一支哀悼的隊伍,手執千萬支蠟燭憂傷地、絡繹不絕地在莊嚴而悲切的氣氛中緩緩行走,哀思綿綿不斷……如是的一群星星,灑下的自然不是星光,而是晶瑩的滴滴淚水。為什么繁星會陷入這種悲劇境地呢?詩人接連向群星發出一連串關切的詢問。星星的回答是:“我們孤獨”,因為“每一顆星都遠離姐妹們”。這的確是客觀的真實,我們在地球上瞻望銀河中的群星似乎密密麻麻地擁在一起,宛如姊妹相聚一堂。實際上,每顆星都相距遙遠而以光年計程,雖系同類,卻相隔億萬里而不能相親相愛。遙望而不能親近已是萬般的孤獨。然而,尤為痛心的是縱有萬般溫柔和渴望回報的敏感的心靈,盡管傾瀉出烈焰般的滿腔熱情,卻“默然消失在冷漠的太空”。這一熱一冷,方顯出最大的“孤獨”!至此,詩人對所觀之客體的情態已有了淋漓盡致的描述。然后,筆鋒陡轉,直抒心懷,他直言相告:“我懂得你們!”“因為你們就象心靈”。詩意豁然開朗,原來群星不過是地球人類的喻體。表面上看起來,紜紜眾生你來我往,生活在一個共同擁有的地球上,其實彼此互相隔膜、疏遠,縱然有心發光發熱,渴望理解和友誼,渴望愛的回報和情的交流,然而熾熱的愛和情卻都消失在冷漠的人際關系之中,生命之火就這樣白白地無聲無息地默默燃燒著,直至熄滅。這不正是現代西方世人普遍認同的陌生、孤獨、冷漠的生存處境的真實寫照嗎?銀河中密布的繁星,原來就是地球上紜紜眾生中的孤子,詩人以星作比,呼喚人間友誼、理解、溫馨和愛心的一片深情滲透在字里行間,這就是《銀河》一詩給我們的啟示。
帕那斯詩派是主張客觀描述反對滲入主觀情感的,并且十分講究形式美。作為帕那斯派的主將之一,普呂多姆并未恪守清規,他把人的外在處境溶于人的內在心理,通過強烈的主觀抒情創造出優美的詩境、深邃的意象,表現人生,生動而又感人,實為難得。另外,他崇尚形式美,該詩可為一例。總體上看是對話形式的問答詩,但其中既有敘述鋪陳,也有形象的描繪;既有外在意境的構筑,也有內心抒情的組合;既有熱情與冷漠、光明與黑暗、群居與孤獨等對比,也有自然和人生的參照和互喻,譬如,用銀河中群星孤獨,恰切地喻示人海中人的孤獨,從而把群星的客觀存在狀態升華為人類的悲劇,使天文現象賦予人類精神渴求的內容,極富哲理意義,讀后分外發人深省。
上一篇:《竇庠·醉中贈符載》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芒克·陽光中的向日葵》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