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胡渭州·其二》原文與賞析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里流。鄉國不知何處是,云山漫漫使人愁。
這首詩通過 “寂寂長江”“云山漫漫”的景物寫照,抒發了游子天涯漂泊,歸期無望的寂寞情懷。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里流?!弊髡咭岳L畫的筆觸,抒情的筆調將游子的舟楫置于孤月之下,浩淼的江流之中。“亭亭孤月”,分化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上,“孤”字乃一篇之眼,是抒情主人公孤獨之感的對象化,即將主觀之感移情到客觀的物象上,“孤”字極富主觀色彩,立下了全篇的主旨?!凹偶砰L江萬里流”,“寂寂”,極寫夜間江面上的冷靜、落寞?!叭f里流”是想象之中的江貌描寫?!巴ねぁ眱删鋸目臻g上突出了天高地廣,將一葉扁舟凸現在煙波浩淼的江面上。這種大與小的極度反差,強烈地抒發出游子的孤寂之情。這兩句極富畫意,不僅突出了畫面的視覺層次——浩浩江流,孤舟夜行,皓月當空,月光如水,煙波渾然,而且也展示了一個廣袤無垠的想象空間,同時表現出強烈的動態感,“照行舟”更具景物間的相映成趣,“照”字體現出主動性,即追舟而照,將自然景物人格化。“萬里流”有長江日夜奔流的態勢,“寂寂”者在此處不僅只是冷靜落寞,還有江水默默無聲地奔流之意,也就是說,寫水不僅表空間,同時也兼寫時間,所以說動態既有空間態勢,又有時間流逝。
“鄉國不知何處是,云山漫漫使人愁?!眱删渲笔阌巫余l關之愁。鄉國,指家鄉。云山,云霧繚繞的高山。漫漫,無邊無際。江淹《別賦》: “云漫漫而奇色”。“鄉國”二句是說:舉目眺望,自己的家鄉不知在何方,一看見那無邊無際的云山就令人發愁。“鄉國不知何處是”是全詩轉關之句,與 “行舟”照應,承前寫景,抒無涯漂泊的茫茫之感。這兩句與崔顥《黃鶴樓》尾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在形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由于時間的差異,因此也有景象的不同,崔顥筆下的暮色江城、樹貌草色清晰可見,鄉關之愁尚有依托之處。而這一首詩表現抒情主人公是在皓月之下,荒江之上,所見是亭亭孤月,漫漫云山,而云尚有歸宿之所,自己卻是處在洪荒之中,一種強烈的空漠感充斥在環宇之間。這一種愁緒比之崔顥更有一種歸路茫茫,歸期遙遙的感覺。作者在抒發這一感慨時,介乎情感與理念之間,表達了不可超越自然空間的遺憾,因此心情格外沉重。
這一首七言樂府發揮了疊字的優勢,加強詩歌的抒情性,使景物描寫更為生動形象,增加了審美的層次。在意境的創造上,極富畫意,氛圍凝重,描寫景物闊而不空,表現環宇,“孤月”點綴,再現匯流,“行舟”映襯,水天之間,“云山”橫亙。煙波浩淼,云霧繚繞。景物之間,渾然一體,構成一片灰蒙蒙的境界,這種境界是抒情主人公茫然心態的外化。特別是最后一句以景結情,情韻悠然。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采桑度(選五首)·其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烏夜啼八曲(選四曲)·其五》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