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二)》原文與賞析
杜甫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
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此詩也是杜甫寓居秦州時所作。南郭寺位于秦州南郊約二公里的慧香山坳,下臨耤河,與北山隗囂宮相對成趣。杜甫曾游覽過這兩處名勝,均有吟詠,收入《秦州雜詩》二十首。
首聯(lián):“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入題寫景。南郭寺的實際位置是在半山腰上,而非山頂。詩人所見北流泉,傳說就是今日寺內(nèi)懸山頂觀音殿前的一口水井。此井清澈見底,水味甘美,四時不竭,因泉水在山的北坡上,故稱北流泉。頷聯(lián):“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薄袄蠘洹保惺拙?,寫寺;“清渠”,承二句,寫泉。寺內(nèi)庭院中有老柏樹一株,黛色霜皮,相傳即是杜甫見過的“老樹”。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飽經(jīng)風雨磨煉,至今依然蒼勁挺拔,游人無不稱奇。因曾遭雷劈,如今分作兩半,向兩面岔開,南北欹側(cè),斜刺天外。樹中寄生一顆槐樹,徑已盈尺,俗稱“柏抱槐”,是著名的“秦州八景”之一。南郭寺創(chuàng)建年代有待考定,但從杜詩“老樹空庭得”來看,唐代已具規(guī)模。頸聯(lián):“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痹賹懰轮芯吧?。怪石嶙峋的山崖下,秋天的野花臨風自開,野草叢中的廢鐘上,夕陽的余暉默然鋪灑。末聯(lián):“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背星皩懢岸鴣?,抒發(fā)身世之慨。詩人徘徊空庭,觸目所見,清渠、老樹、秋花、危石、晚景、臥鐘,萬物各得其所的情景,不禁觸動了他暮年飄泊、無所依托的感傷心緒。俯仰宇宙,怎么自己連個安身之處也沒有啊?! 這時,陣陣晚風從山前耤(xi) 河上吹來,詩人浮想無際,感到風兒也因人間的不平,而顯得格外蕭颯凄冷!
杜甫游南郭寺,正值秋風透寒時節(jié)。秦州景物自有一種清麗疏淡的韻味。再加個人際遇坎坷,憂憤悱惻,觸目所見,無不讓詩人感到秋意滿懷,這種獨特感受,反映到他筆下,無論寫景、抒懷,均以白描手法出之。詩中所寫景物,每一句都是一幅素描,絕無渲染雕飾,幽秀的風物宛然在目,顯示出寫生高手的功力。即如詩末發(fā)抒感慨,如實說來,情與景會,自然湊泊,不見技巧。
南郭寺因杜甫題詠而馳名今古,引起歷代人們對它的游興和向往,杜甫的詩魂與古寺共存。寺內(nèi)今有清代光緒三十年 (1904) 改建的杜少陵祠,內(nèi)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為后人紀念杜甫而造。寺院后山林木蔥郁,登高一眺,天水市區(qū)盡收眼底。
上一篇: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杜甫《絕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