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1),白露為霜(2)。所謂伊人(3),在水一方(4)。溯洄從之(5),道阻且長(6)。溯游從之(7),宛在水中央(8)。蒹葭凄凄(9),白露未晞(10)。所謂伊人,在水之湄(11)。溯洄從之,道阻且躋(12)。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13)。蒹葭采采(14),白露未已(15)。所謂伊人,在水之涘(16)。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7)。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8)。
【譯詩】一片片的蘆荻莽莽蒼蒼,瑩瑩的露水好似秋霜。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啊!她在碧水的彼岸一方。溯洄河水,迎波劈浪,無奈道路險阻而漫長。順游河水,奔波逐浪,她仿佛就在河水的中央。一片片的蘆荻萋萋靡靡,瑩瑩的露水又潮又濕。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啊!遠在天邊,無涯無際。溯洄河水,迎波劈浪,無奈道路險阻而難躋。順游河水,奔波逐浪,她仿佛站在水中的沙洲里。一片片的蘆荻密密麻麻,瑩瑩的露水好似白花。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啊!她在河流彼岸的水涯。溯洄河水,迎波劈浪,無奈道路險阻而曲斜。順游河水,奔波逐浪,她佇立小渚,一如乘著竹筏。
【解析】《詩序》說:“《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此言不值一駁,春秋戰(zhàn)國之固國者,皆以力戰(zhàn)而非以周禮也。朱熹《詩集傳》關(guān)于此詩主旨,一言不發(fā),是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者乎?
自古以來,詩無定解,本為見仁見智之物。“所謂伊人”者何人?偏是不說,只說“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讀者亦愈“從之”,探其究竟。而愈探愈迷茫,愈想愈離奇;覓之不得,棄之不舍;思之詠之,舞之蹈之,是其謂詩。如屈原之美人芳草,如曹植的洛水之神,如稼軒“燈火闌珊處”的“那人”,均此類也。詩之追求者為未知之數(shù),而一般代之以佳人美色。求之既久,斯已不是佳人美色,乃為一種意象,一種哲理,一種倫德,一種理想矣!此乃為詩之境界,詩之真諦,詩之靈性者也。
上一篇:經(jīng)典《蒨桃》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jīng)典《蔡琰》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