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汪楫·鐵尚書歌》原文賞析
鐵尚書,鐵不如,東昌城門朝大開,齊呼萬歲聲如雷。燕王躍馬及門限,霹靂飛空下懸板。不斷王頭斷馬頭,鼠竄猱驚箭滿眼。王怒發炮城摧崩,健兒急把鰲弧登。煉石丸泥難作計,一紙公然出埤堄,萬夫辟易不敢前,大書太祖高皇帝。黑夜斫營日堅守,能使英雄還北走。嗚呼神器天所與,一木只手能齟齬。錚錚誰比鐵尚書,嗚呼尚書鐵不如。
《鐵尚書歌》是一首敘事詩,記述了明代燕王(即后來的明成祖朱棣)攻東昌(今山東聊城)時,鐵鉉堅守東昌之戰。鐵鉉(1366-1402)曾官至兵部尚書,燕王即帝位后,被殺。
這首詩通過具體事實,充分肯定了鐵鉉是一位忠于職守,英勇善戰,并足智多謀的將領。詩一開頭即以“鐵尚書,鐵不如”盛贊鐵鉉比鐵還要堅硬。這六個字統攝全詩,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東昌城門朝大開”六句,寫鐵鉉設計詐降,誘燕王入城的經過。由于“東昌城門朝大開”使得燕軍“齊呼萬歲聲如雷”,寫出了燕軍輕狂之態。“萬歲”二字使燕王的野心暴露無遺。“燕王躍馬及門限”四句寫出了燕王中計后幸免于難而倉惶逃竄之狀。以“鼠竄猱驚”狀燕軍之狼狽相,十分生動。
“王怒發炮城摧崩”六句寫燕王惱羞成怒,百計進攻。燕王以炮摧城,燕兵競相登城。鰲弧,旗名,此指燕王旗。鐵鉉在這城將失守、危急萬分之際,急中生智,打出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一紙公然出埤堄,大書太祖高皇帝”),使燕軍受驚嚇而退卻(“萬夫辟易不敢前”),鐵鉉之智勇可見一斑。埤堄,城墻上的小墻。辟易,驚退。
“黑夜斫營日堅守,能使英雄還北走。”斫營,襲擊敵營。鐵鉉白天堅守城池,夜晚偷襲敵營,這樣堅守了三月有余,終于使“英雄”解圍北歸。以 “英雄”稱燕王,諷意甚明。
詩至此,鐵鉉守東昌之戰已告終,“鐵尚書”智勇雙全的形象已躍然紙上,詩似乎應該結束了。但作者最后的痛惜之情,補敘了一個忠于職守的硬漢子鐵鉉的悲慘結局。“嗚呼神器天所與,一木只手能齟齬。”神器,指帝位、政權。一木只手,一人之力,孤掌難鳴。齟齬: 上下齒不相配合。比喻意見不合、不融洽。朱棣終于奪取了政權,鐵鉉孤掌難鳴,被朱棣無辜殺害。這在封建社會里,是必然的結局。
詩末尾“錚錚誰比鐵尚書,嗚呼尚書鐵不如”。錚錚,猶言“響當當”,喻剛直不阿。與詩開頭緊相呼應。
全詩貫穿一個“鐵”字,作者高度贊揚了鐵鉉的高尚品質: 堅強勇敢、機智、忠于職守、剛直不阿。
上一篇:古詩《查慎行·重過齊天坡》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黃鎮成·鉛山早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