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查慎行·重過齊天坡》原文賞析
十月新寒瘴已輕,萬峰濕翠雨初晴。人來天際斜陽影,馬蹈云中落葉聲。杼軸誰憐民力盡,郵亭遙數戍煙生。半年游跡愁重到,何計云山慰客情?
湖南麻陽西五十里有齊天峰,據《明統志》載,該峰“高出云表”,故名。作者隨楊雍建由京赴貴州時,曾經麻陽,寫了 《麻陽運船行》詩。半年后,作者又重經麻陽,過齊天坡,寫下了這首詩。
首聯,寫作者來至齊天坡下,所見到的山峰景色。時令是十月初寒,南方山林間所特有的瘴氣,隨著季節的變化已漸漸變得淡薄了。放眼望去,群峰經過一場雨水的沖刷洗滌,翠綠欲滴,熠熠閃光,從“瘴已輕”和“雨初晴”里,寫出了天氣晴好宜人,隱隱透露出作者受環境感染的喜悅之情。
頷聯,寫過齊天坡的情景。“人來天際”,言其越過絕高的坡頂,有如從天邊而來。“馬蹈云中”,由于坡多,周圍云霧繚繞,騎馬走在坡上,就如走在云中一樣。又因云遮霧罩,看不清周圍景色,只能聽到馬蹄踐踏落葉之聲,透過這聲,更顯得山林寂靜。這兩句以寫實手法,一寫視覺,一寫聽覺,表現出作者過齊天坡時的獨特感受,描繪出籠罩在落日余暉、云霧繚繞中的齊天坡的景色。前四句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初冬季節風景獨異的齊天坡景致,畫面空靈,清澈,給人以高遠、靜穆的美感。
接下來,作者并沒有按原來的思路繼續描繪景致,而是將筆鋒陡然一轉,落到現實中來。頸聯,寫作者過了坡頂,來到有人煙的地方,聽到機杼聲。一聽到這聲音,那種悠然自得、觀賞風景的雅興一掃而光,思緒立即回到社會現實之中。“杼軸”,織布機上的兩個部件,用以泛指紡織。古時男耕女織,作者只聽到杼軸聲,而聽不到耕作聲,他立即聯想到這是由于男丁們都被征去戍守、作戰去了,只剩婦女們在為生存而拼力紡織,故而發出“民力盡”的慨嘆。上句中的“誰憐”,流露了作者的同情,及對當政者不恤民情的憤慨不滿。
尾聯,講述自己經過半年重經齊天坡,原來的憂愁不但沒有絲毫減退,反而隨著人的重到,又重涌上心間,而且更加深重。最后作者問云山有什么辦法,能撫慰自己這種憂愁之情呢?實際是說,盡管“云山”甚美,然而也“無計”撫忘我這在外為客的情懷。所謂“客情”,非一般詩詞中所謂的思鄉之情,很顯然,聯系五、六兩句來看,指的便是作者的憂民之情。結句用問語形式,既與前四句遙相呼應,又表達出作者感情的強烈程度。
這首詩以“過”為線索,像一組搖動鏡頭,攝下了沿途景色,而作者的感情,則隨著景物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這樣,詩的上下兩部分內容迥異、風格迥異。上半部分寫景顯得輕靈、澄澈、靜穆,作者是安閑和喜悅的;下半部分則顯得凝重、艱辛,作者的感情則變為沉重和憤懣。
上一篇:古詩《許廷》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汪楫·鐵尚書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