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談
來時官柳萬絲黃,去日飛球滿路旁。
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
北宋亡后,高士談入金,官至翰林學士。詩人酷愛藏書,也因此而受牽,引來殺身之禍。同僚宇文虛中起事失敗,以家中多藏中國圖書為證,判謀反罪入獄。虛中憤然,反駁道:“死,吾自分。至于圖書,南來士大夫家家有之,高士談圖籍尤多于我,豈亦反耶?”誰知此話竟成了高士談也謀反的證據,被拘捕,遭殺害。詩人動蕩失意的一生,在詩作中多有表現,《楊花》是其中之一。
《楊花》是詩人看到春天柳絮在路旁成球狀滾動,想起了自己在金的不得志和飄蕩不穩定的政局生涯而作,自感還不如滿路旁的飛球,悲吟出“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的絕唱。這一情感的流露,在他的《秋晚書懷》中亦可看出,如“有巢相晚色,獨立羨歸鴉”句,便是抒發他看到鳥兒歸巢而自己卻無家可歸的悲情?!独婊ā吩娭械摹熬脐@思故鄉,相顧空嘆息”句,《不眠》中“亂離驚昨夢,漂泊念平生。淚眼依南斗,難忘故國情”句,《棣棠》中“流落孤臣那忍看,十分深似御袍黃”句,都表達了詩人離鄉土戀故國之情。
《楊花》詩淺顯易懂,但詩意頗深。這種深邃的詩情,是通過比喻的手法表達出來的,所以可以說比喻是這首絕句的特色。詩人先是用“路旁飛球”比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失落,后用“一春忙”比喻自己比楊花“更飄蕩”,貼切而形象。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前兩句是寫路旁的柳,后兩句是寫飄蕩的楊,嚴格來說,楊是楊,柳則柳,楊柳不能混淆,特別是詩題為《楊花》,則更說明詩人是寫楊而不是寫柳,然而前兩句確是在寫柳。對此有幾種說法,一為楊柳不分,在詩中常見,不能以自然界景物苛求;一為楊則柳,古詩中有“垂楊”之說,《楊花》中的楊都是在寫柳;一說高士談先柳后楊,是又一新穎的比喻,正好看出他比喻中的巧妙和跌宕。
上一篇:羅與之《寄衣曲》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繆鑒《詠鶴》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