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蔣士銓·歲暮到家》原文賞析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母愛,這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是古往今來謳歌不盡的不朽主題。深摯的母愛,是人類繁衍生息的源泉;圣潔的母愛,是人類最美好感情的體現。唐代詩人孟郊極口贊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游子吟》),是歌頌母愛的絕唱。此詩亦為吟頌母愛的佳篇。乾隆一年(1746)歲暮,作者遠游歸家,見到久別的慈母。詩中呈示的,就是母子重逢的真實情景。
“愛子心無盡”,總起一句,極贊母愛的寬廣博大。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任憑天涯海角,天各一方,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母愛的縈懷之中。這愛,是骨肉的連結,是情感的溝通;這愛,傾注細微的關懷,包含深摯的思想,無邊無涯,無窮無盡。次句“歸家喜及辰”,敘述游子的歸來和慈母的喜悅。一個“喜”字包蘊豐富:一喜游子安然歸來,二喜歸家及時,趕在新春佳節之前。合家團圓,守歲迎春,共享天倫之樂,這“喜”自是不言而喻的。
三、四兩句“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側面敘寫慈母愛子之心。御寒的棉衣,針線細密,浸透了母親深深的愛。一針針,一線線,是母親挑燈縫制的見證。剛寫的家信,墨跡猶新,凝結了母親綿綿的情。一字字,一行行,是母親夙夜思念的流瀉。這新發的郵件——寒衣和家信,凝聚著母親感人至深的愛。
五、六兩句“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正面描敘慈母愛子之情。“清瘦”,是母親久久端詳歸子后的直覺;一個“憐”字,是慈母愛心的流溢。“呼兒”,是母親內心郁積的情感的傾灑。一個“呼”字,是心的呼喚,是情的進發。母子久別重逢,母親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勞累和憂傷,而是歸子的“清瘦”和“苦辛”。細細的端詳,深深的憐愛,驚喜的呼喚,體貼的問候,寥寥十字,寫盡慈母愛子之心。
末兩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傾吐游子愛母之情。作為兒子,常年浪游在外,未能孝敬母親,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一旦歸家,母親不但毫不怪罪,反而慈愛相加,怎不受到良心的譴責而自愧自疚呢?“低徊”,形容躊躇徘徊的沉思情態,曲曲傳出作者復雜的內心波濤。“不敢”二字,又準確而有分寸地描畫游子體貼、愛憐慈母的心態。飽嘗風塵苦辛,終于返回母親身邊,該有多少人世感嘆要向慈母傾訴啊!可是,想到因此會給母親帶來更大的憂慮和不安,又悄然吞下滿腹話語,獨自咀嚼這生活的苦澀。
詩人論詩強調“忠孝節義之心,溫柔敦厚之旨”。這首頌揚母愛的詩就是這種傳統意識的體現。人類的至情至性表現于質樸和平淡之中,卻產生了震顫心靈的感人力量。這是源于崇高人性美的難以企及的藝術境界。蘇軾曾有“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讀孟郊詩》)的贊詞,移來品藻此詩,亦稱的評。
上一篇:古詩《朱彝尊·山雪》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楊基·岳陽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