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夏完淳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
十二玉闌干,風有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才華橫溢的少年英雄夏完淳“四歲能屬文,誦群書數十萬言,文采宏逸,江左絕儷”,他創作的詞是他短暫一生中最能體現他的志向和才華的一個方面。他的詞集《玉樊堂集》作于甲申(1644)之變后兩年中,間有前期的作品。這首《卜算子》是他的詞集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詞的上片首兩句是在寫景。秋色來到深曠的庭院,呈現出一片秋風橫掃梧桐落葉的肅殺凄涼景象,此時作者的心情,也如深秋之景,凄婉哀怨。首句的秋景描寫,開篇令人感到一種悲涼之意浸透全身。面對一片僵冷的深秋庭院,詩人的意境是悲愴的。“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兩句,雖是詩人主觀情感的抒發,卻使全詩的這種悲愴意境更加深沉、凝重。“同心結”是指古人用彩絲纏繞作同心之結,以喻兩情綢繆之意。上片的首兩句是寫詞中主人公站在庭院的階梯上觀賞庭院的秋景,接下來的二句便是閨院中主人公內心悲怨之情的強烈抒發。既然與自己的情人“同心結不成”,那么相反就結成纏繞魂靈的相思結了。到這里,詞的上片在空寂的秋色和主人公閨院的哀怨之中,形成一種完美的藝術境界。可以說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既是深院中的閨女,又是作者自身的一種藝術形象的體現。下片的過片兩句與上片兩句照應,繼續寫景。“十二玉闌干,風有燈明滅。”這兩句點明庭院中的豪華氣勢猶存點滴,但也顯出了秋風中時隱時滅的凄涼。下片末兩句“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一個“盡”字寫出閨女在庭院中佇立之久,到黃昏時分已有淚成行,伴隨著幾聲烏鴉的啼叫,月色又慢慢籠罩了庭院。這把一位閨女相思遠方情人的癡情表現得十分深刻。
這首詞以景抒情,由深秋的凄楚之景色,充分體現出抒情主人公哀婉凄深的赤誠之情。由上片的秋色肅殺,到下片的烏鴉啼月,其中以一種悲壯的意脈貫穿。全詩在這種凄涼悲壯的抒情基調中,盡情抒發了詩人對亡國的抑郁和憤慨。沈雄《柳塘詞話》中云:“夏存古《玉樊堂集》……慷慨淋漓,不須易水悲歌,一時凄感,聞者不能為懷。”作者把這種悲壯之情感借寫閨怨的題材得到充分的表現,實是一種“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塊壘”的藝術表現手法。
上一篇:《卜算子·宋·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卜算子·清·蔣春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