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曲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度,蓮多摘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采蓮曲》是梁武帝所制樂府《江南弄》七曲之一。 《古今樂錄》云: “梁天監十一年冬,武帝改西曲,制《江南上云樂》十四曲、 《江南弄》七曲:一曰《江南弄》、二曰《龍笛曲》、三曰《采蓮曲》、四曰《鳳笛曲》、五曰《采菱曲》、六曰《游女曲》、 七曰《朝云曲》?!薄恫缮徢?,后人仿作亦甚多,李白、賀知章、張籍、白居易等皆有所作。蕭綱的《采蓮曲二首》,在其中占有一定地位,二首之一的“晚日照空磯”一首曾被收入《百三名家集》便是證明。
蕭綱,即梁簡文帝,武帝之第三子,初封晉安王,昭明太子死后立為太子,武帝死后即位為梁帝,在位二年,被侯景所殺。蕭綱自幼聰慧,六歲能屬文;及長,辭藻煥發,其詩尤為清艷,當時號為“宮體”。所謂“宮體”,亦含蕭綱賦詩多輕靡之意,沈德潛《古詩源》在簡文帝名下注曰: “詩至蕭梁,君臣上下,唯以艷情為娛,失溫柔敦厚之旨,漢魏遺軌蕩然掃地矣。故所選從略?!鄙虻聺摰倪@種態度,不能說是毫無偏頗。蕭綱的所謂“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慎,文章且須放蕩”(《與當陽公書》)等文學觀念固不可取,但正如蕭滌非先生所見: “然其描情繪景,往往勘理入微,蓋亦有獨到之處?!边@首《采蓮曲》,便可以說是蕭綱描情繪景的代表作之一。
“磯”乃水邊突出的巖石。 “晚日照空磯”——只這開首一句,便勾畫出了一個天連水水連天,天水難分,連那岸邊磯石也宛如處在空中一般的夕陽照耀下的浩渺湖光。其手法之巧妙,堪稱繪景之一絕。承受著這樣的晚暉到湖中采蓮,實為一件美事。然而又“風起湖難度,蓮多摘未稀”,美中亦有風波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第五、六句的“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和最后兩句的“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在入微的景色描繪中暗暗抒發著詩人惜物憐人之情:嘆惋那一片片蓮花瓣兒被棹竿兒擊落,那一群群戲水的白鷺被驚飛,那采蓮女們臂腕間被粘繞上縷縷荷絲,甚至行舟已遠還被菱角藤蔓牽著衣襟。在繪景中抒情,又在抒情中描景,宛轉悠揚,蓄實含虛,甚有余味可品。
上一篇:采桑度|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長歌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