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
巧畫無鹽丑不除,此花風韻更清姝。
從教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粲粲江南萬玉妃,別來幾度見春歸。
相逢京洛渾依舊,惟恨緇塵染素衣。
含章檐下春風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
自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看幽姿。
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
《和張矩臣水墨梅》五首絕句是陳與義的成名作,這里選了其中的第一、三、四、五共4篇。矩臣,或作規臣,二人皆陳與義表兄弟。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謂詩中所詠水墨梅系花光仁所畫,而非張矩臣所畫。葛勝仲《丹陽集》卷八《陳去非(陳與義字)詩集序》謂“宣和中,徽宗皇帝見所賦《墨梅》詩善,亟命召對,有見晚之嗟,遂登冊府,擢掌符璽。”
自然界的梅花,是潔白的,而畫家創寫的水墨梅,其色澤卻用了墨色。水墨畫重寫意,尚神韻,是將生活的原型藝術化、詩意化。外在色澤的改變,反而使梅花內在的精神得到凸現,得到升華。這里的前三首詩,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來著筆描寫、加以生發和展開議論的。我們先看第一首。
作者在這一首中主要用對比反襯的手法。一起兩句:“巧畫無鹽丑不除,此花風韻更清妹”。無鹽是戰國時代齊國的一位女子,姓鐘離,名春,容貌丑陋而有德行,后被宣王立為王后。這里,詩人只就其容貌而言,鐘離春本身長得丑,再畫得巧妙,也還是丑的;而水墨梅呢,雖然改變了梅花原來的自然色澤,風韻卻更為清秀美麗。“從教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從教,即縱使。盡管水墨梅的色澤已不是白而是黑,但色彩鮮艷的桃花李花,在它面前,仍然只能作奴仆。為什么?因為事物的美與丑,根本上取決于內在的本質。水墨梅外表的色澤與自然界的梅花雖說不同了,但它的本質沒有變。它那不畏嚴寒,凌雪開放、俏不爭春,自保高潔的精神品格,歷來被人們用來象征人的高尚堅貞的氣節,在古代文學家的筆下,它都被賦予深刻的寓意。蘇軾《梅》詩云:“天教桃李作輿臺”,陳詩取其詩意。在這首絕句中,絕去外在的具體描繪,落筆便造深微,通過兩番褒貶對比,把梅花的品格、水墨梅的精神襯托出來了,用筆精簡而有波瀾。
第二首,寫法與上首不同。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他把潔白的梅花想象成曾經相識的江南“玉妃”,又把水墨梅色澤的由白變黑,想象成年來風塵,把這“玉妃”的白衣染成了緇(黑)色,而經年乖隔,今日又相遇于京華,自有感慨無限。如果說上一首通過寫水墨梅色澤變異而本質不變,寄寓了作者對于不同流俗的品格節操的贊美,那么在這一首中,多少滲透了作者羈旅宦游的人生感慨。詩中“玉妃”是以人喻物,韓愈《辛卯年雪》有句云:“白霓先啟途,從以萬玉妃”,這是以玉妃喻雪。蘇軾《花落復次韻》云:“玉妃謫墮煙雨村”,這是以玉妃喻花,陳詩有取于此。“粲粲”,鮮明之貌,形容十分貼切。后兩句寫京洛依舊,緇塵染衣,本陸機《為顧彥先贈婦》“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和謝朓《酬王留安》“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詩意,化用無跡。在寫法上,宋代陳善《捫虱新語》上集卷四以為陳與義此首奪胎于蘇軾《梅花》絕句:“月地云階漫一樽,玉奴終不負東昏。臨春結綺荒荊棘,誰信幽香是返魂。”兩詩均以人喻物,遺貌取神,通篇亦物亦人,取擬構思十分巧妙。金代王若虛、劉壎未諳此理,僅從詠物著題考慮,認為此首“去題太遠(《隱居通議》),清代潘德輿也說此首“猝乍閱之,幾不審為何題”(《養一齋詩話》),其實如果明了作者此首在藝術構思上的巧妙之處,并把它置于這五絕中一氣誦吟,便覺此首意緒飄渺,難見端倪,而自有感慨萬端,叩人心扉,相比之下,其他諸首轉覺弗如了。宋高宗以為五首絕句中此首最好(見《朱子語類》),這評價頗堪深味。
第三首由畫而及畫師,闡發深刻的藝術見解。前二句謂漢武帝壽陽公主臥含章殿檐下,梅花飄落額上,生成美妙的花紋面飾;今天畫師用自己的筆,畫出了精絕超逸的墨梅,重現了造化之功。畫師的匠心獨運之處,在于他取意傳神,不拘形貌。詩人深知這一點,他想到了春秋時期善相馬的九方皋,他相馬不管馬的雌雄顏色,而重在看馬的內質。眼前這幅水墨梅的畫者,仿佛正是九方皋轉世,“意足不求顏色似”,所以迥出凡流,手眼卓異。詩的后二句純是議論,但由于見解深刻,在這組詩中,“立片言以據要,乃一篇之警策”,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
最后一首,作者寫墨梅懸于晴窗,優雅動人。開頭兩句,作者先說宋初林逋的詠梅詩,曾使自己十分傾倒,作為襯筆;然后再翻進一層,寫眼前這幅墨梅懸掛在晴窗之上,比之林逋詩中所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的景致更為妙絕。末句的“前村夜雪”,系用唐齊己《早梅》詩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句。作者順便將齊己筆下的早梅也一筆抹倒,這又是一種襯托之筆。
陳與義這組詠寫水墨梅的絕句,每一首描寫角度和重點均不相同,藝術構思各具特色,使事取喻各得其所,而用意皆深遠,運筆俱精妙,分觀合參,耐人品味。從陳與義的整個創作來看,“墨梅詩之類,尚是少作,建炎以后,避地湖嶠,行路萬里,詩益奇壯”(《后村詩話》),可見其起手不凡,早年的詩歌創作就已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上一篇:韓駒《九絕為亞卿作(選二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維《雜詩三首》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