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無心聽管弦,病來杯酒不相便。
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
白石的這首七絕,是寫來向張平甫婉辭赴宴的。平甫是詩人摯友張鑒的字。
“老去無心聽管弦”二句申述辭會的直接原因。第一是“老”。人至年老,于飲宴管弦已了無興趣,因而不想赴宴。姜白石政途不順利,一生未仕,生活也清貧困頓,常需依附于友人。據夏承濤先生《姜白石詞編年箋校》考定,白石曾于紹熙四年(1193)起與張平甫交往,張平甫卒于嘉泰二年(1202)。周密《齊東野語》亦記白石曾自稱:“舊所依倚,惟有張兄平甫,其人甚賢,十年相處,情甚骨肉。”由此可知白石寫此詩當在三十八至四十八歲之間。又,白石早逝,卒年僅五十四歲,詩中既稱“老去”,此詩或許作于這十年的后期。其實詩人所謂“老”,乃從生活不順利,體質衰弱,心境蒼楚,意興闌珊的自我感受而言。第二句申述辭會的第二個原因,那就是“病”。體弱多病,已是不勝酒力,自是不便赴宴了。這樣,詩的首二句扣著“不欲往”生發,交代了“不欲往”的充足理由,以求摯友見諒,情意是十分懇切的。“人生難得秋前雨”二句換一個角度抒懷,敘寫自己的心愿,這是“不欲往”的又一重原因。“秋前雨”指入秋以前夏末的透雨。夏日炎熱,人也煩悶,“秋前雨”則可消暑送涼卻悶,能使人心情怡悅,精神為之一爽,詩人也正想領略這種新涼帶來的使人愜意的佳境。對這種愿望,詩人又用了“人生難得”四字強調,更可收到使對方充分同情與理解的效果。“虛堂”指空闊幽靜的廳堂。
此詩顯出了詩人與張平甫之間的深厚情誼。透過平靜淡泊的表象,我們可以領略到一生坎坷的知識分子的悲蒼凄涼的心境,雖然它表露得是那樣隱約。
上一篇:楊萬里《麥田》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翁卷《鄉村四月》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