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安徽省·天門山·橫江》古詩詞賞析大全
天門山在安徽當涂縣與和縣之間的長江兩岸,為東梁山與西梁山的合稱。東、西梁山如門闕,故稱天門山,又因兩山像蛾眉橫黛,故亦統稱蛾眉山。由于這里長江兩岸峭壁懸崖,江面甚窄,浪濤洶涌,有“一風微吹萬舟阻”之險,為歷代江防要地。
安徽采石磯與和縣的這一段江面叫“橫江”。長江水因受天門山阻遏,由向東流而改為向北流,故稱橫江。橫江之水因受采石磯、天門山的阻遏,每當春江潮漲或山雨欲來之時,驚濤怒浪,尤為險絕。同時這里是南北的重要渡口,又是金陵的咽喉,戰略上十分險要,有“甲險塞于東南”之稱。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李白三游當涂時,描寫了橫江的浪濤,且抒發了有心報國,但無處投身的感慨: “濤似連山噴雪來”,“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如山那可渡”,“橫江欲渡風波惡”,都寄寓著他憂國憂時的痛苦心情。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詩名] 望天門山
[作者] 李白,天寶十三年春,由金陵三游當涂時作,描繪了天門山的險峻,長江的浩淼。
[注釋] ●天門句:安徽沿江一帶古屬楚國,故稱流經這一段的江面為楚江。江水從斷開的天門山當中奔流而過,故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句:長江流至安徽省境內后,由于地勢關系,漸由西南向東北流,在到達當涂天門山時,因天門山夾江聳峙,浩蕩江水在此受阻,折向北流,故稱“碧水東流至此回”。
迥出江上山,雙峰自相對。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縹緲晴霞外。
落日舟去遙,回首沉青藹。
[詩名] 天門山
[作者] 李白
[注釋] ●迥出:高遠挺拔的意思。●江上山:指天門山雄峙大江兩邊。●石分浪花碎:江水從夾峙的兩山中奔流而出,浪花飛濺。●青靄:青色的煙靄。
二梁雙黛點東西,牛渚看來活底眉
阿敞畫時微失手,一眉高著一眉低
莫恨當初畫得偏,卻因偏處反成妍。
喜來舒展愁來蹙,各樣嬌嬈更可憐。
傳道臨春昔麗華,不從陳帝入隋家。
獨將亡國千年恨,留下雙顰寄岸花。
[詩名] 題東西梁山三首
[作者]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詩人,曾任秘書監,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
[注釋] ●二梁: 指天門山,即東、西二梁山,也叫峨眉山。●活底眉:像兩道活生生的眉毛。底,同“的”。●阿敞:即西漢人張敞,漢宣帝時任太中大夫、京兆尹。傳說他曾為其婦畫眉。●一眉句:東梁山高而西梁山低,故有此說。梅堯臣詩:“東梁如仰蠶,西梁如浮魚。”●更可憐:更可愛。●麗華:雙關語。一指峨眉山每到春天就顯得格外光彩秀麗;一指張麗華,她是陳后主的寵妃。隋軍破建康(今南京),她隨陳后主藏匿井中。●不從句:陳后主,南朝陳皇帝。隋兵破建康與張麗華同被俘于井中,后來陳后主被隋軍押往洛陽,張麗華被就地殺死。不從,即不跟隨。●雙顰:一雙緊皺的眉毛,喻指蛾眉山。●岸花:雙關語。一指春眉如花;一指陳后主制作的《玉樹后庭花》,當時張麗華曾以此曲歌舞。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過瓦官閣。
[詩名] 橫江詞 (六首之一)
[作者] 李白
[注釋] ●一風三日:連刮三天大風。●瓦官閣:佛寺名,又名昇元閣,高24丈,倚山瞰江,在南京市,此句極言橫江浪高。
海潮南去過尋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詩名] 橫江詞 (六首之二)
[作者] 李白
[注釋] ●海潮:指海潮上漲時,海水倒灌入江。●南去: 從橫江流往潯陽 (今江西九江市)的水是西南向的,故稱南去。●馬當:山名,在江西彭澤縣東北,山形似馬,橫枕長江,舟行艱阻。險馬當,即險過馬當。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詩名] 橫江詞 (六首之三)
[作者] 李白
[注釋] ●西秦:西方的秦地,借指京都長安。●阻西秦:指橫江浪高,阻擋住視線,望不到長安。●漢水:指漢江,發源于陜西,南流經湖北入長江。●揚子津:古代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之一,在揚州市南,長江北岸。●峭帆人:峭帆即高聳的船帆,峭帆人指船夫。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詩名] 橫江詞 (六首之四)
[作者] 李白
[注釋] ●海神: 東海女神,傳說周武王夢見東海女神欲西歸,對他說:“我行必有大風雨。”后來果然有狂風暴雨。●浪打句:洶涌的浪濤把天門山的石壁沖開了。●浙江:即錢塘江。錢塘江潮水洶涌,夏歷八月十八日潮最大。句意是即使錢塘江八月的大潮也比不上此處浪濤之大。
青山對拜啟扉門,濤雪卷攜天地奔。
萬棹橫潮滾日圓,長風領取大江春。
[詩名] 天門山
[作者] 王樹遠
上一篇:關于描寫《江蘇省·大運河》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安徽省·太白樓》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