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祓禊曲(三首)·其三》原文與賞析
何處堪愁思?花間長樂宮。君王不重客,泣淚向春風。
本篇寫一文人對朝廷不重用的悲愁與不滿。
“何處堪愁思?花間長樂宮。”花間,花中,此指皇家花園。長樂宮,漢代宮名,故址在陜西長安縣西北。本為秦興樂宮,漢加增飾,七年宮成,因更名。周圍二十里,內(nèi)有長信、長秋諸殿,漢初為朝會之所,其后,為太后所居,謂之東宮,又稱東朝。至唐尚存,天寶后廢。但唐代朝廷從未以長樂宮為本朝宮殿。這里是借漢朝“長樂宮”代指唐代朝廷,因為詩中不便直指唐王朝。這種寫法,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如杜甫《兵車行》:“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其中的“武皇”,即以漢武帝劉徹代指唐玄宗李隆基。此二句設為問答:“在什么地方最使人憂愁?住在朝廷的花園中最使人憂愁不堪!因為在朝廷中而不為君王所重用,才使他愁苦滿懷。”這種設為問答,既能激發(fā)讀者的注意力與同情感,又便于直截了當表露其憂苦胸懷,把往日郁積于胸懷的愁苦,僅用這兩句話即表現(xiàn)出來。這種寫法,在古代歌行體詩歌中也屢見不鮮。如杜甫的《麗人行》:“頭上何所有?翠為匌葉垂鬢唇。背后何所見?珠壓腰極穩(wěn)稱身。”可見本篇采用了古代歌行體詩歌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
“君王不重客,泣淚向春風。”客,古代之門客,即寄食于貴族豪門的人。在此指雖在朝廷而未被重用的文人,泣淚,哭泣而流淚。此二句承上,進一步回答說:因為朝廷君王不重用人才,才使他憂愁悲苦不堪,竟在春日的朝廷花園中面向春風哭泣淚流滿面。由首句的“愁思”到第四句的“泣淚”,表明:他的思想感情,由愁苦進一步發(fā)展到悲苦,乃至激憤。“泣淚向春風”句,一個不為君王所重用,才能不得施展,憂憤悲苦滿懷,淚灑春風,懷才不遇,坎坷不得志的封建社會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襄陽樂(選四首)·其三》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讀曲歌(選七首)·其三十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