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李慈銘·六十一歲小像自贊
是翁也【1】, 無團(tuán)團(tuán)之面【2】, 乏姁姁之容【3】。形骸落落兮【4】, 謹(jǐn)畏匔匔【5】;須眉怊悵兮【6】,天懷暢通 【7】。故其貌谿刻兮【8】, 而心猶五尺之童【9】; 其言謇吶兮【10】, 而辯【11】為一世之雄。不知者以為法官之裔【12】, 如削瓜而少和氣兮【13】;其知者以為柱下之胄 【14】, 能守雌而以無欲為宗【15】。嗚乎! 儒林耶【16】?文苑耶【17】?聽后世之我同。獨(dú)行耶【18】?隱佚耶【19】?止足耶【20】?是三者吾能信之于我躬【21】。雨瀟風(fēng)晦, 霜落葉紅, 悠然獨(dú)笑, 形行景從【22】。待觀河之將皺兮【23】, 拊桑海而曲終【24】。故俗士疾之, 要人扼之【25】。而杖履所至【26】, 常有千載之清風(fēng)。
【注釋】
【1】 是: 此、這個。
【2】 團(tuán)團(tuán): 圓形。
【3】 姁姁: 和好貌。
【4】 落落: 鄙賤貌。
【5】 匔匔: 謹(jǐn)敬之貌。
【6】 怊 (chao) 悵: 失意感傷貌。
【7】 天懷: 疑喻胸懷。
【8】 谿刻: 清瘦。
【9】 五尺之童: 小孩兒。
【10】 謇吶: 口吃、言之遲鈍難出。
【11】辯: 辯論, 有口才。
【12】 法官之裔: 法官, 此處指皋陶, 傳說是舜的臣子, 掌管刑獄。裔: 后代。
【13】削瓜: 削皮的瓜。古人云皋陶面色如削瓜, 即青綠色。
【14】柱下之胄:柱下: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的思想家老子曾為周柱下史,掌管圖書,后代以柱下代稱老子。胄:后代。
【15】守雌:老子著《道德經(jīng)》:“知其雄,守其雌。”雄指剛強(qiáng);雌指柔弱。
【16】儒林:崇尚孔孟之道、精通儒家經(jīng)典的飽學(xué)之士,《史記》等史書為此類人物立傳,名為“儒林傳”。
【17】文苑:史書有“文苑傳”,記載文采綺麗、名重一時的文士。
【18】獨(dú)行:《后漢書》有“獨(dú)行傳”,記載不隨波逐流、獨(dú)立于世的名士。
【19】隱佚:指不想當(dāng)官干預(yù)世務(wù)的隱居之士,史書有“隱逸傳”。
【20】止足:指稱淡于名利、激流勇退的人。得意于老子《道德經(jīng)》:“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1】信:讀作“伸”。
【22】景:古“影”字。
【23】觀河之將皺:典出佛經(jīng)《楞嚴(yán)經(jīng)》:“佛言:‘汝今發(fā)白面皺,必今皺于童年;觀河之見,有童髦否?’王言:‘否也’”。此文中以喻閱歷之深。
【24】拊桑海而曲終:拊:拍也;桑海:桑田滄海的合稱,比喻世事變遷。曲終:喻指結(jié)局的美善。
【25】要人:掌權(quán)者。扼:壓制。
【26】杖履:拐杖鞋子,指稱足跡。
【賞析】
中國有句古語:蓋棺定論。無論英雄奸佞,無論豪杰鄙夫,只要死后,也只有死后,便可以或被捧頌上天,或被毀罵入地。在封建的傳統(tǒng)觀念中,即便滿腹經(jīng)綸、才高德望者也不敢活著時給自己評價太高,免遭“目中無人”、“膽大妄為”、“非謙謙君子”之譏。可是,近100年前,就有一位不同凡俗的智者勇者老者為自己61歲時的肖像作了篇洋洋灑灑的“自贊”。此公便是清末著名學(xué)者李慈銘。
“是翁也,無團(tuán)團(tuán)之面,乏姁姁之容”,開門見山自道面容不和善;不但容顏欠佳好,身材也乏康健之富態(tài),一副“形骸落落兮,謹(jǐn)畏匔匔”的落魄膽小之貌,連胡須眉毛都抖露出惆悵失志之意。從外貌看,真是樹枯皮干、行將就木的“老朽”了。不料,作者筆鋒一轉(zhuǎn),自稱雖然“須眉怊悵兮”,可心氣仍然平和暢通。“故其貌谿刻兮,而心猶五尺之童。”所以容貌盡管老瘦,卻童心未泯,天真爛熳,無所憂愁,開心得很。年紀(jì)老了,口齒不清,可慧辯的睿智還是出類拔萃、超佚群倫的。不了解的人憑我青瘦的面龐就斷定我是嚴(yán)厲的法官, 知心朋友則曉得我在高蹈老子玄默淡泊之風(fēng)。“不知者”、“其知者”兩句真是應(yīng)了諺語“人不可貌相”。后世的人是把我當(dāng)作飽學(xué)典籍的碩儒來崇拜呢?還是嘆服我才思橫溢、妙趣橫生的綺章麗文呢? 不論是儒學(xué)大家, 或是翰林高士, 我兩受之而無愧。我出淤泥而不染, 不隨波逐流, 安于寧靜, 不屑攀附權(quán)貴, 知足而樂, 名利榮辱置于身外,“獨(dú)行耶? 隱佚耶? 止足耶?是三者吾能信之于我躬”, 作者披展胸襟, 淋漓酣暢, 自負(fù)自信之情躍然紙上。“雨瀟風(fēng)晦, 霜落葉紅”, 風(fēng)霜雨露, 也絲毫不能減少我投身于自然的樂趣, 瞧, 我“悠然獨(dú)行, 形行景從”, 歲寒自勵, 與天地獨(dú)往來, 養(yǎng)我浩然之氣。先生不負(fù)孔老夫子“耳順”之稱! 似水年華, 寂然而逝, 觀河快要流出了皺紋之波, 桑海已經(jīng)變成了滄田, 時過境遷, 我看得多, 聽得也不少了, 所以處之泰然, 自得其樂。雖然, 凡夫俗人妒嫉我, 高官權(quán)貴壓制我, 但我卻依然如故。我相信自己足跡所到之處, 定遺下千載之高風(fēng), 讓后人仰慕。
全文不足三百字, 卻形象生動地勾勒出自己的外貌, 刻畫出作者的個性氣質(zhì): 胸懷坦蕩的君子風(fēng)度。通篇采用對句, 每組對句都是正反比照,先抑后揚(yáng), 間雜問句, 鋪排到底, 一氣呵成, 氣勢磅礴, 痛快淋漓, 不愧是大手筆。
上一篇:《古文觀止·谷梁傳·公子重耳對秦客》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蘇轍·六國論》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