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工《臥龍潭》原文與賞析
董天工
俯瞰寒流日午陰,神龍蟠屈九淵深。
藏頭束角一團玉,搖尾梳鱗萬點金。
秋水盈盈浮綠鴨,巖泉滴滴鼓瑤琴。
炎天望汝施甘澤,果爾飛騰噴澍霖。
清澈澄碧的九曲溪到了四曲大藏峰后,水流轉緩,蓄成一眼深潭。相傳遠古時代有十條惡龍扎進深潭,它們直攪得天崩地裂,山呼水嘯,叫人不得安生。后來,山里人在許旌陽大仙的幫助下,射殺了九條惡龍,只剩下一條小龍告饒求生,于是許大仙要此龍臥伏四曲深潭,不得興風作浪,并要保護此山。從此四曲特別平靜,潭水明凈如鏡,在熠熠的陽光下能看清潭底的游魚和沙石。人們把小龍藏身的四曲深潭叫做“臥龍潭”。
清人董天工的這首《臥龍潭》,寫的就是日午時分臥龍潭秋水的姿容。
“俯瞰寒流日午陰,神龍蟠屈九淵深。”“俯瞰”,是詩人選擇的觀賞角度。日午時分,陽光正烈,也最有透明度,可是此時的潭水仍給人以寒冷的感覺。“日午”與“寒流”本是一組冷曖對應的意象,后著一“陰”字,就把臥龍潭深冷的特征點化出來了。此潭既是“神龍蟠屈”之處,其深度也就非同凡水了。“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此水當年是十條神龍藏身之所,自然是神秘莫測了。詩的開頭點明潭的不平凡由來,以逗起一段遐思。
“藏頭束角一團玉,搖尾梳鱗萬點金。”純以潭底神龍想象生化開去,極寫潭水在陽光照耀下的無窮變化。“藏頭束角”是對神龍的靜態描寫,形容溪流波平浪靜時,看上去其形狀就象一團玉;“搖尾梳鱗”是對神龍的動態描寫,形容流水在睛陽照射下閃閃發光,如無數的黃金亮點,熠熠生輝。這樣,就把水痕與水容寫得多姿多采,使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也緊扣“神龍蟠屈九淵深”,拓展了潭水的神秘氛圍,加強其深與明的特征刻畫,在強烈的陽光下,使人仿佛看到一幕波瀾迭起,騰挪跌宕,時靜時動的神龍戲水圖。
“秋水盈盈浮綠鴨,巖泉滴滴鼓瑤琴。”二句實寫水聲水色。“綠鴨”,即鴨頭綠,形容潭水深碧,如鴨頭之色。如李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秋水歷來是文人墨客筆下多情的象征,如以秋水狀傳情之目光。“盈盈”,形容潭水的嫵媚寧靜,是對上聯“一團玉”的重筆敘寫,這就塑造了色彩明媚,柔情無限的潭水形象,傳達出詩人心靈的感應聲,寫出了“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天然樂感。把聆聽巖泉滴在潭中的響聲作為欣賞瑤琴彈奏,是詩人獨到的真賞,是寫潭水美的一筆令人神往的贊嘆。
“炎天望汝施甘澤,果爾飛騰噴澍霖。”作為武夷山人,詩人對臥龍潭的特殊感情并沒有停留在對潭水的審美觀賞上,而是通過發揮其抗旱作用來體現濟世精神。臥龍潭水在“炎天”時,不應該僅僅供人觀賞避署而已,而應該讓潭中神龍及時播灑甘霖,飛騰作雨,以拯蒼生。“澍霖”,及時雨。清人吳菘《臥龍潭垂鉤》一詩,“相期三汲浪,共濟百年心。弗毋懷安寢,蒼生望作霖。”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愿。大概他們都是崇安人,受武夷山傳說影響更多一些,從而更強烈地意識到熱愛家園、愛民濟世是讀書人應牢記的一種職責罷。
上一篇:查慎行《興安嶺絕頂遠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凱泰《臺灣雜詠(三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