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苔枝綴玉(1),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2)、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3),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東風,不管盈盈(4),早與安排金屋(5)。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6)。等恁時(7)、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8)。
【解析】此詞為《暗香》的姊妹篇,其意境與構思卻有所不同。首先熔歷史和現實為一爐,突現梅花的純真、高潔、“幽獨”。遠從漢武帝以金屋裝阿嬌的佳話;中至昭君出塞廣闊的歷史畫面與昭君英靈“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的悲壯氛圍;近至壽陽公主眉心得梅花印痕的神秘故事,都進入詞人藝術構思之中,再創為神奇的梅花殿堂。構結無痕,極寫梅之“盈盈”與“幽獨”。表達了詞人的美好追求。其次《暗香》懷念情人是“明”,這首《疏影》的懷思則“隱”。翠禽“枝上同宿”,暗含詞人和情人美好相處的憧憬;“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是對情人孤高靈性的摹寫;“昭君”兩句實是借古言今,充滿對情人孤寂的懷思;情人離去,死生未卜,是否也“一片隨波去”?情景中都有情人的《疏影》。“霧里看花”有何不可?朦朧中見美!最后情感的波瀾,回環遞進。詞人憧憬與情人“同宿”,所見卻是“無言自倚修竹”,一折;“昭君不慣胡沙”,英靈卻能“月夜歸來,”二折;梅花“飛近蛾綠”,竟成“梅花妝”,卻遇上“不管盈盈”的東風,三折,幸有金屋裝成,四折;好景不常,“一片隨波去”,引出《落梅花》的哀怨,五折。寫出了人們心理活動規律,因此純真。本詞藝術造詣很高,南宋張炎以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是有一定根據的。
上一篇:經典《畫雞》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登太白樓》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