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此詩作于順治十二年(1655),描寫山東濟南初春之景,突出泉城“一城山色半城湖”(《老殘游記》第二回)的美妙風光。
首句破題。“山郡”即“濟南”,它是清代濟南府治,城郊有千佛山、馬鞍山等,故以“山郡”稱之。“逢春”指“初春”降臨。“乍晴”,剛晴,一方面寫此日天氣開始晴朗轉暖,一方面又意味在此日之前曾連日雨雪。全詩之景象皆與季節“逢春”及天氣由雨雪轉晴暖密切相連。此句乃全詩之根基。次句“陂塘分出幾泉清”,正是“山郡逢春復乍晴”的直接結果。由于天氣轉晴暖,“陂(beī)塘”即池塘冰雪消融,化為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詩人以“幾泉清”的設問句式表現之,含有多處池塘分流出清泉之意。
初春濟南更令人嘆為觀止的奇妙景象則是“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郭”,外城,“千峰”指濟南城南郊的千佛山。前句是寫濟南“家家泉水”(《老殘游記》第二回)之泉城特色,后句是寫著名的大明湖之奇觀。這兩句大筆如椽,勾勒出濟南的整體風貌,讀來仿佛乘飛機于空中鳥瞰,一切盡收眼底。城郭的千萬戶門前都有清泉流淌,能享受大自然的如此賜予可謂得天獨厚;而積雪未融的千佛山的諸峰倒映于湖中,“雪后山峰”之潔白與湖水之碧綠相映,格外清麗純凈,更增添了大明湖之美妙。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回曾描寫道:“低頭看去,誰知那大明湖業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可視為此詩的注腳。“半入城”三字下得尤妙,化靜為動,使無生命的千佛山具有了靈性,好像千佛山亦羨慕城內之風光而“入城”觀賞,“半入城”又寫出千佛山自身未動,只是以倒影入湖的奇景。
這首七絕純然寫景,不露聲色,但無論是“逢春復乍晴”的好天氣,還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后千峰”等,都包蘊著詩人對濟南初春的審美喜悅,流蕩著一種迷戀的情韻。
上一篇:朱彝尊《來青軒》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士禛《余澹心寄《金陵詠懷古跡》卻寄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