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
千古秦淮水,東流繞舊京。
江南戎馬后,愁殺庾蘭成!
此詩作于順治十七年(1660)任揚州推官時。余澹心,名懷,澹心為字,福建莆田人,明亡后僑居江寧,為明遺民,曾賦《金陵詠懷古跡》寄給作者,抒寫其故國之恩。作者讀后以為不減劉禹錫(見《清史列傳》),乃回寄五絕二首給余懷。這里選析其一。
金陵(今南京)為明太祖洪武朝京師,亦為南明弘光朝國都。金陵無疑是故國的象征。余澹心詠懷舊都古跡,自充滿了對明朝的深切懷念。作者此時身為清廷之官員,但亦不能不為余澹心的忠貞之情所感動。詩云:“千古秦淮水,東流繞舊京”是描金陵之景?!扒鼗此奔辞鼗春?,發源于江蘇西南之句容與溧水,北流至南京東南,乃橫貫南京,西出三山水門入長江,因此詩中之“東流”實為由南京東來而向西流。秦淮水“千古”以來一直“繞舊京”流動,如同歷史的老人目睹了金陵千百年來的興衰,自亦看到過它作為明都的興盛景象。這情景不禁使人想到:余澹心對故都的感情亦似秦淮水一樣的深長。
但朱明王朝于崇禎十七年(1644)覆滅,順治二年(1645)清兵鐵蹄南下,又攻陷南京,“舊京”終于落入敵手,作為忠于故國的遺民,余澹心怎能不悲憤萬分?故詩云:“江南戎馬后,愁殺庾蘭成!”庾蘭成指南北朝詩人庾信,字蘭成。他原仕南朝梁,后出使北朝西魏,不久西魏滅梁,乃被留于魏,西魏亡又仕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但他亡國之痛、懷鄉之情未嘗須臾離心,乃借《哀江南賦》、《詠懷》等名作抒發之。這里以庾信喻余澹心,謂其悲念故國感情之深厚堪與庾蘭成相比。這表明作者對余澹心的心情十分理解,并產生共鳴,亦有欽佩之意。
王士禛論詩主性情,亦不廢學問,認為“二者兼之”方能“銜華佩實,大放厥詞,自成一家”(《漁洋文》),因此他認為使事用典亦有助于表現詩的神韻,但主張“作詩用事以不露痕跡為高”(《池北偶談》)。此詩用庾信典正是“不露痕跡”,卻深刻地揭示了余澹心的高潔情懷。
上一篇:王士禛《初春濟南作》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黃任《楊花》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