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朝中主張改革的杜衍、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相繼被罷黜,歐陽修上疏力諫,守舊派以其妹之女行為不檢為借口,將他貶為滁州(今安徽滁縣)太守。在他一生中,“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宋史·本傳》)。這次他遠(yuǎn)離了朝中權(quán)貴,擺脫了靈性束縛,得以徜徉于山林,陶醉于自然,愈覺自由自在,寫下了這首《畫眉鳥》,亦“醉翁之意不在酒”,明為詠物,實(shí)是述懷,唱出了一曲膾炙人口的“自由頌”。
畫眉鳥:山野小鳥,背羽綠褐色,下體黃褐色,腹部中央灰色,頭色較深而有黑斑,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呈蛾眉狀,叫聲婉囀悅耳,可供籠養(yǎng)。詩題一作《郡齋聞百舌》。
首句“百囀千聲隨意移”,開門見山,直寫畫眉鳥在大自然中悠美動(dòng)聽的歌聲和快意自為的情態(tài)。“百囀千聲”不僅寫出了歌喉的美好,而且表現(xiàn)出歌唱時(shí)盡情盡興、酣暢淋漓,“隨意移”則更突出其啼唱時(shí)或高或低、抑揚(yáng)頓挫,行動(dòng)中或飛或止、上下東西,無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山花紅紫樹高低”,是畫眉鳥婉囀啼唱的背景和舞臺(tái),亦是其歡歌飛鳴的原因和保障,更是其心花怒放、多彩多姿的美好情懷的寫照。在這里,鳥與境,聲與色,情與景,無不和諧交融,相得益彰。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二句,寫法一轉(zhuǎn),由繪聲繪色而為議論抒情;情境也為之一變,由明艷舒展而變得暗淡壓抑,與前二句形成對(duì)比。“金籠”雖然精致華貴,鎖在其間的畫眉鳥亦不愁吃喝,生活安逸,但卻鎖滅了激情,銷蝕了意志,扼殺了靈性,斷送了自由,“不及林間自在啼”!詩人借此而發(fā)出了擺脫束縛、吁求自由的呼聲,使全詩獲得了更為豐厚的哲理意蘊(yùn)。
歐陽修為北宋詩文革新運(yùn)動(dòng)的領(lǐng)袖,其文說理暢達(dá)、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雄健清麗、流暢自然,由《畫眉鳥》可見一斑。這首詩不僅以其詠物言志、情景交融的特色和映襯對(duì)照、形象議論的手法為人們所矚目,更以充溢其間的不以放逐為意的曠達(dá)胸懷、陶醉于大自然的自在隨意和向往靈性自由的果敢追求,為人們所傳頌。
上一篇:王昌齡《青樓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蘇舜欽《夏意》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