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曼殊
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
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
這是一首留別詩,作于1903年秋。詩題中湯國頓,疑為湯覺頓,康有為弟子,曼殊吳中公學的同學。詩中以魯仲連自比,滿懷“國民孤憤”之情,以詩畫贈送友人,用以表達反清斗爭的決心和豪情,是蘇曼殊早年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寫照。
“蹈海魯連不帝秦”。魯連即魯仲連,戰(zhàn)國時著名義士,公元前258年秦國圍困趙國邯鄲,魏王派人勸說趙王尊秦為帝,魯仲連勸阻,表示如讓秦統治天下,則蹈東海而死,亦不忍為民。詩的起句,作者不抒惜別之情,而是單刀直入,起手突兀,化典用事,融歷史故事于言志抒情之中。然而官府昏庸,神州陸沉,“茫茫煙水著浮身”,自己只身孤單,身世飄零,到何處尋找安身之地。第二句由歷史寫到現實,寫出了由于時局的動蕩不安所產生的痛楚心情。句中“茫茫煙水”,以言宇宙之大,“浮身”比喻只身飄零。在這個偌大的宇宙空間,詩人感到緲茫、飄泊、孤單。一個青年知識分子的飄零身世與辛酸苦楚,隱現在詩句之中。
但詩人并不因飄泊而放棄戰(zhàn)斗,“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詩的第三、四句,作者筆鋒驟轉,極寫胸中之積憤:國家受難,滿腔怨憤,孤苦無處訴,只好泣淚賦詩,渾淚作畫,灑在畫絹上。句中以“國民”自稱,以見其憂國愛民之心,以“英雄”作比,以顯其反清斗爭的決心。“曼殊振奇人也,生當叔季,身世杌隉,胸駢壘塊,闡為歌詩,以陶寫哀樂,故文情并麗,踵武《楚騷》,得香草美人之意。”(馮印雪《燕子龕詩序》)這首留別詩,詩人不寫離別痛苦之情,而注重于緬懷國事的真情的抒發(fā)。詩人融歷史、現實和個人身世、情感于一體,在感情的起伏變化中創(chuàng)造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而詩人的滿腔報國之氣,于詩中粲然可見,有如“聆魚山梵品,雷威琴淵”之美。
上一篇:高旭《盼捷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蘇曼殊《本事詩十章(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