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豐樂亭位于安徽省滁州西南,背依豐山,下臨幽谷泉,為歐陽修知滁州時于慶歷六年(1046)所建。歐陽修還寫有《豐樂亭記》。
這首七絕,前寫亭景,后寫游人。從現象上看,后面不是直接寫景,但詩人寫游況又是為著寫景致的優美。這在藝術構思上是獨特的。
首句中“日欲斜”,太陽快要西斜,是時態。寫時態很重要,它勾連著以下幾句的意脈?!凹t樹青山”的色彩恰成對比、反差,而它們又籠罩在西斜的太陽光下,境界頓時開闊舒展,色彩絢麗多姿。
次句把畫面推展開去,“長郊草色綠無涯”,由仰觀樹、山、太陽到平望郊原。長郊即廣闊郊野;無涯,沒有邊際。隨著視角的轉移,廣闊的原野上綠草無邊無際的景象展現出來,意境在清美中極富于開闊感。這些都屬于直接的景象描繪。有此描繪,下面的描寫才更有著落。
游人們留連忘返,正是被紅樹青山、綠色無涯的綺麗風光吸引住了?!坝稳瞬还艽簩⒗稀钡摹袄稀?,很有神韻,比“盡”字更能傳神。盡管暮春已至,游人仍絡繹不絕,“來往亭前踏落花”?!皝硗憋@示出游人之多,熙熙攘攘。游人如織、游況繁鬧,反襯出青山一片、綠色無涯的美。早春有踏青,暮春則來踏花,體現了游人對春的熱愛和依戀。詩人寫春景、游況,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而是飽含著詩人的主觀情思。在來往踏落花的游人中不也包括著詩人自己嗎?詩人對春的情思滲透在春景中,也溶解在游客中。
上一篇:歐陽修《遠山》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安石《梅花》古詩賞析與原文